联系我们 | 合肥研究院 | 中国科学院  
站内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合作交流>国际合作>工作动态
俄罗斯、韩国学者访问强磁场科学中心
发表日期: 2021-05-14 作者: 娄雪 点击率:
【打印】 关闭

  近日,受强磁场科学中心田明亮研究员邀请,俄罗斯科学院微结构物理研究所研究员Denis Vodolozov、韩国Kaist超固和量子材料中心及物理系主任Eunseong Kim访问强磁场中心。

  两位研究员与中心科研人员就小尺寸超导和超导结、超流固体等研究领域的前沿和热点等问题进行了交流,并探讨未来在强磁场下的材料物理等方面开展国际合作研究。访问期间,Denis Vodolozov作了题为“有限长度超导微桥再束缚电流的增强效应”的报告,他理论预言了超导微桥或纳米线的超导电性与电极等环境的关系,成功解释了实验上在超导微桥中观察到的负磁阻和临界电流随磁场增强等反常现象。Eunseong Kim博士作了题为“固态氦:超流固体还是塑体?”的报告,他在测量生长在单扭摆池里的固态氦切变模量和扭摆振荡周期的关系时发现:弹性模量的变化并不影响扭摆振荡的周期,这也反驳了关于对“超固”可能源于经典固体中的弹滞现象的争论。另外,他还发现少量的He3 杂质能造成固体氦中的位错,很低的应力场将引起非经典的转动惯量降低。这些结果预示着超固能被来自切变模量增加的激发而压缩,但切变模量增加和超固两者引起固态氦转动惯量的损失的物理根源不同。

  Vodolazov博士2000年毕业于俄罗斯罗夫格罗德州立大学数学与物理系,从事界观超导体(细超导线、环及桥等)的磁通动力学以及有关效应的理论研究。近年来,Vodolozov博士在小尺寸超导体及有关结构的超导机理等方面非常活跃,发表多篇有一定影响力的论文,受到国际关注。Eunseong Kim从师于著名低温学家Moses Chan教授,2004年首先在固态氦中实验发现存在玻色-爱因斯坦凝聚的超流固体,从而掀起国际上超固体的研究高潮,他也因此于2008年获得国际Lee Osheroff Richardson奖。他回韩国工作后,自己带领的团队先后在Science, Nature Phys. 和Phys. Rev. Lett.上发表数篇有影响力的论文。

Denis Vodolozov在做报告

Eunseong Kim在做报告

参观实验室

问题讨论

 
皖ICP备 05001008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 版权所有 
地址:安徽省合肥市蜀山湖路350号
邮编:230031 电话:0551-655912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