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生产用工多、用肥多已成为影响农民植棉效益和积极性的重要因素,棉花轻简栽培技术成为实现棉花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近年来,安徽省农技推广总站一直在组织以缓控释化肥、生长调节剂和水浮育苗为主的轻简栽培技术试验示范。
1月8日至9日,安徽省农技推广站会同我所在合肥召开内置网型棉花控释肥等试验示范工作总结会议,来自全省棉花产区的90多位代表参加会议。会议还邀请了中国农业大学和江苏、湖南、湖北省农业厅、农科院的领导和专家参加。安徽省农委副主任王华、安徽省农垦总公司副总经理王占庭、安徽省人社厅专家中心张绿堂主任及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院长助理江海河等领导出席会议。
安徽省农委王华副主任指出,棉花控释复合肥代表着新型化肥的发展方向,已经取得较好成效,省农委将利用政策加快推广应用。同时,要将推广工作的重点应放在让农民接受,降低肥料价格,简化施肥技术三个方面,并要求与会专家从棉花产业可持续发展这一战略高度,充分认识推广棉花控释复合肥的重要性。
在安徽省农技推广总站吴宁研究员的主持下,来自省内外专家和代表就内置网型缓控释化肥、“棉太金”以及高产创建等项目的情况做了全面交流总结。吴跃进研究员做了《化肥控失技术及内置网型控缓释肥》的专题报告,介绍了我所研发的具有原理创新性的内置网型缓控释化肥的机理、肥效和环境效应以及产业化情况及配套技术。
据悉,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研发的内置型缓控释复合肥2010年在全省7个示范点试验亩产籽棉299.2公斤,较习惯施肥使用普通肥每亩增产14.8%,平均每亩增加经济效益217元; 2009-2010两年缓控释化肥施肥方式的研究表明:在短季棉和中低产棉田缓控释化肥一次性基施即可,省工不减产。高产棉田以缓控释化肥基施,结合补施盖顶肥产量和经济效益最好,亩产籽棉252公斤,较习惯施肥使用普通肥每亩增产7.7% ,节约工本至少159元/亩。与会代表认为控缓释化肥等新产品新技术的推广应用,为棉花轻简栽培技术发展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撑,不仅有利于棉农节本省工,提高劳动生产率;有利于减缓肥料养分的流失,提高化肥利用率,还能有效控制面源污染问题。
会议期间,参加内置网型缓控释化肥技术成果转化的安徽帝元、中盐安徽红四方和河南心连心等企业就产品的配方、技术服务和产品销售同省内外代表进行了交流汇报。
截至2010年底,已经建成年产10万吨化肥控失剂生产线,建成年产120万吨的内置网型复合肥生产线,累计生产和销售内置网控缓释化肥10.7万吨,累计在省内外推广应用250万亩,产值3.21亿元,增加效益3千万元。事实证明,内置网型控缓释型复合肥的肥效可以提高20%,一吨内置网控缓释复合肥,其肥效相当于1.2吨同养分的复合肥,是一种可以满足大田作物需要的新型缓释肥料。
会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