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从安徽省人民政府发布的《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2010年度安徽省科学技术奖励的决定》获悉,固体所纳米材料研究领域资深专家张立德研究员获“重大科技成就奖”殊荣,获2010年度安徽省“重大科技成就奖”仅2人;在其中的18项一等奖中,合肥研究院两项成果榜上有名,分别是:智能所黄德双等人完成的“神经网络与统计学习的理论与应用研究”成果获得了自然科学一等奖和安光所刘文清等人完成的“大气环境综合立体监测技术应用及设备产业化”成果获得了科技进步一等奖。
张立德,1939年生,纳米材料专家,研究员。1964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曾担任中国科学院固体物理研究所副所长、所长。曾担任国家攀登预选项目“纳米材料科学”和国家973项目“纳米材料和纳米结构”首席科学家,是我国较早开展纳米材料研究的科技人员之一,在纳米材料制备科学、技术工程化和推动该领域的发展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先后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美国汤姆森路透“科学前沿-中国卓越研究”奖,石油化工系统科技进步一等奖、安徽省自然科学一等奖、二等奖等多项奖励。已获得授权发明专利18项,实现产业化3项,在SCI杂志上发表论文300余篇。
“神经网络与统计学习的理论与应用研究”项目组针对神经网络和统计学习的理论和应用进行了系统深入研究,在构造径向基概率神经网络模型、约束学习算法编码的训练前馈网络求根器的模型和识别残基位于蛋白间相互接触面的方法等研究工作,取得了颇具创新性、前沿性的突出贡献,得到了国内外同行的高度关注和认可;部分工作已经被国内外同行成功地用来解决了实际问题。同时,培养了一批高水平的研究人才,为奠定我国在上述研究领域的国际地位作出了重要贡献。该成果共发表SCI论文125篇,SCI他引1290多次,影响因子大于6的论文2篇,影响因子大于2的论文有68篇,其中有14篇论文在信息领域最高影响刊物IEEE Transactions上发表,有2篇文章被国际杂志作为封面报道,有2篇论文分别排行在2008年第一季度《模式识别》最热的25篇论文中的第2名和第8名;出版学术专著3部,申请和获授权发明专利9项。
“大气环境综合立体监测技术应用及设备产业化”项目组通过近10年深入研究,开展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多波段污染物光谱分析方法研究,建立了大气污染物光谱数据库,提出了相应污染物浓度反演算法,建立了数值解析模型;发明大气污染成分与颗粒物时空三维分布探测技术、整层大气痕量成分探测方法、气溶胶动力学粒径谱检测方法等多种大气污染物光学监测技术和方法,所研发系列技术成果与企业合作进行了产业化应用,服务于我国的空气质量管理。利用上述自主研发的环境监测高技术系列仪器设备,建立了大气环境综合立体监测技术系统,该系统弥补和扩充了行业务监测网络在监测手段、监测内容和监测范围的不足,系统应用于北京奥运会和上海世博会空气质量监测,为北京奥运会和上海世博会空气质量保障做出了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