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中科院安徽光机所所长刘文清研究员负责完成的“大气痕量气体柱浓度及其廓线在线监测技术与应用”项目获得2011年环境保护科技奖一等奖。
由于大气环境污染问题的复杂性、区域性和综合性,近地面有限指标的监测,远不能满足大气污染机制和输送过程的研究需求。大气痕量气体柱浓度及其廓线监测提供局地污染信息,为空气污染的形成机制和污染物的动态时空演化过程提供数据支持。“大气痕量气体柱浓度及其廓线在线监测技术与应用” 项目组在国家科研项目的支持下,研发出基于散射光的地基大气痕量气体柱浓度及其廓线在线监测系统-多轴差分吸收光谱仪(MAX-DOAS),实现了对大气痕量污染气体的柱浓度与垂直分布探测,对于区域大气污染的时空分布以及传输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2007年以来,该系统先后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地参加大型外场实验,验证了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在2007好运北京测试赛和2008北京奥运期间,安装MAX-DOAS 11套,构建北京及周边地区大气环境痕量气体立体观测网络,以日报数据支持空气质量预报和评估; 2010年上海世博和广州市亚运期间,开展了重点污染源区污染物区域输送监测,用科学数据评估了国家重大活动环境空气质量保障措施效果;该系统参加第25次、26次南极科考,2010、2011年度北极黄河站科考,监测极区BrO、O3等气体垂直柱浓度,为极地科学研究提供技术支持。
该项目已获得2项发明专利,主要研究成果在国内外核心刊物发表,拥有项目技术全部知识产权。研制的系统已经与企业合作进行批量生产,促进了我国环境监测仪器新兴产业的发展。项目成果将解决我国环境监测中缺乏痕量气体垂直柱浓度与廓线的在线连续自动监测仪器的问题,弥补和扩充了例行业务监测网络在监测手段、监测内容和监测范围的不足,为揭示大气污染的形成、来源和输送等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