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等离子体所应用等离子体研究室环境与放射化学课题组关于微生物对放射性元素U(VI)在水-矿物界面的物理化学行为和微观结构的影响取得新进展,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地学顶级期刊Geochimica et Cosmochimica Acta (2016,180,51-65)。
自从2011年福岛核事故以来,放射性污染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的潜在危害引起社会越来越广泛的关注。铀矿在开采、加工和运输过程中很有可能释放到比表环境中从而造成环境污染,因此深入研究铀在地表环境中的迁移与转化对于评价铀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的风险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前期研究不同环境条件(pH,接触时间,离子强度和原始浓度等)对U(VI)在水-固界面的吸附影响,然而微生物对U(VI)在不同环境介质中的物理化学行为和微观结构等方面研究较少。
针对上述问题,环境与放射化学课题组的研究人员通过宏观吸附法、同步辐射技术(EXAFS)和表面络合模型等方法研究微生物对U(VI)在丝绢云母上吸附影响,从分子水平揭示其微观结构和作用机理。研究结果发现在pH<5.0,枯草杆菌(Bacillus subtilis)由于大量表面功能团促进U(VI)在丝绢云母上吸附;然而在pH> 6.0,由于去质子化的羧基与丝绢云母结合从而抑制U(VI)的吸附。根据EXAFS分析,在低pH下U(VI)与丝绢云母+枯草杆菌体系中磷酰基相结合,而在近中性下羰基起到主导作用。这些发现对于理解U(VI)在水-矿物-微生物三元体系中的迁移与转化奠定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本项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等多项课题的支持。
U(VI)与丝绢云母(sericite), 枯草杆菌(B.subtilis)和丝绢云母+枯草杆菌体系在不同pH下吸附后EXAFS 图谱(A)和相应傅理叶变换图(B)
文章连接:http://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0016703716300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