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4日,“火星-1着陆机构方案阶段缓冲元件研制任务”验收评审会在北京航天城召开。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总体部(以下简称“总体部”)有关专家以及固体所项目组部分成员参加了会议。
验收会上,固体所王新福副研究员对研制工作做了简短汇报,着重对工艺过程、质量管理及新工艺研究进行了介绍。总体部有关专家听取了汇报,审阅了项目组提交的“火星着陆机构缓冲元件研制任务技术总结报告”、“火星着陆机构缓冲元件力学性能测试总结报告”及“火星着陆机构缓冲元件加工质量总结报告”等文件,就相关材料和工艺技术、产品质量稳定性控制以及后续研究工作重点等问题进行了提问和讨论。评审组一致认为,项目组按“火星-1着陆机构缓冲元件研制技术要求”完成了缓冲元件方案阶段的研制工作,交付的产品质量合格,数量满足任务书要求,同意通过验收评审并转入初样阶段研制工作。
火星-1着陆机构缓冲元件有两种,分别为拉杆和限力杆,将全部采用固体所为嫦娥三号研制的高效吸能合金制作。方案阶段研制任务自2015年8月开始,至2016年10月结束,项目组共完成并交付各类缓冲元件近600件,经检测和实际使用,所有产品技术指标均达到了设计要求。此外,项目组还针对缓冲拉杆和限力杆的结构特点、服役要求以及着陆机构减重的迫切需求,对高效吸能合金组织和性能调控方法进行了新的探索。通过塑性变形和部分再结晶,获得了定向排列的纤维状晶体组织。沿其长度方向的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比普通等轴晶材料分别提高180%和45%,屈强比提高194%,单位质量吸能提高98%。用该材料制作的缓冲元件单件重量减少187g,减重38%,为着陆机构实现减重目标提供了重要支持。该创新方案受到总体部设计部门的高度评价并被确定为初样阶段相关缓冲元件的正式设计方案。
火星-1着陆机构缓冲元件是固体所继嫦娥三号之后承担的又一项重要航天研制任务,固体所研制的高效吸能合金将独立承担火星-1着陆缓冲任务。与嫦娥三号相比,本次任务研制的缓冲元件承载更大,工况更复杂,要求更特殊。因此,固体所项目组面临的考验和挑战将更加严峻。项目组决心以科学、严谨、拼搏、扎实的精神应对挑战,高质量完成后续阶段的研制任务,为我国首次火星探测做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