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进展

当前位置:首页 > 科学研究 > 科研进展

科研人员在金属与载体间强相互作用对催化性能影响研究中取得新进展

作者:胡之发布时间:2021-04-15【打印】【关闭】
       近期,中科院合肥研究院固体所纳米材料与器件技术研究部环境与能源纳米材料中心团队在金属与载体间强相互作用(SMSI)对催化性能影响的研究中取得了新进展。研究人员分别合成了Cu/SiO2Cu/CeO2催化剂,研究了金属铜和金属氧化物载体以及惰性载体间的强相互作用在香草醛加氢还原反应中的影响,相关研究成果分别发表在Nano researchJournal of Colloid and Interface Science上。

  加氢脱氧反应是一种常见的降低生物质燃料含氧量的方式。相比于直接加氢,转移加氢采用反应溶剂作为氢源,避免了高压氢气的使用,更加安全且成本较低。研究人员以二氧化硅球为前驱体,合成了海胆状的Cu0/Cu-doped SiO2催化剂 (1)。由于CuSiO2载体间的SMSI效应,Cu以亚纳米团簇及单原子的形式存在于SiO2载体上。该催化剂在香草醛转移加氢合成甲氧甲酚的反应中表现出优异的反应活性。在140℃的条件下,以异丙醇作为反应溶剂及氢源,实现了香草醛的完全转化,并且产物甲氧甲酚的选择性高达100% (图2)。此外,该工作还通过DFT计算方法研究了Cu-SiO2界面在催化反应中的作用。这项研究以及这类新型催化剂的发现对利用惰性载体与金属相互作用制备高效非贵金属催化剂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具有潜在的工业应用前景。 

  SMSI效应对催化性能有着很大的影响,但目前对液相催化反应中这种效应的研究还不够充分。研究人员以Cu/CeO2为研究对象,通过合成不同形貌以及晶面的CeO2,即纳米多面体暴露(111)晶面(CeO2-P),纳米立方体暴露(100)晶面(CeO2-C)以及纳米棒暴露(110)晶面(CeO2-R),系统地研究了CeO2晶面对Cu及液相加氢反应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Cu/CeO2-P表现出最佳的性能,它在130℃的条件下即可实现香草醛的完全转化,而Cu/CeO2-RCu/CeO2-C在相同条件下则分别转化了50%10%的香草醛(图3)。这种差异是因为CeO2-P暴露的(111)晶面与Cu形成的SMSI效应最弱,因此表面的Cu更容易被还原为高活性的Cu0,表面拥有更多的活性位点,从而表现出了最佳的反应活性。该研究表明对于不同体系,过强的SMSI效应可能会抑制活性金属的反应活性,对催化活性产生负面影响。 

  该项工作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中科院院级科研装备研制项目的支持。 

  文章链接:https://link.springer.com/article/10.1007/s12274-021-3384-1 

                   https://doi.org/10.1016/j.jcis.2021.03.137 

   

   

  1. (a) Cu0/Cu-doped SiO2合成示意图;(b)TEM图;(c)TEM-EDS图;(d)HRTEM图。 

   

   

  2. Cu0/Cu-doped SiO2反应性能:(a)反应动力学;(b)转化率及选择性随温度变化图。 

   

   

  3. 不同负载量下三种形貌Cu/CeO2催化剂的催化性能:(a)3 wt%(b)5 wt%(c)8 wt%(d)10 wt%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