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是: 天气预报:
  • 中国科学院
  • 合肥研究院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图片新闻 当前位置:首页 / 首页栏目 / 图片新闻
  • 研究院6项成果(人)获2018年度安徽省科技奖励 李锦斌白春礼为重大科技成就奖获得者颁奖
  • 文章来源: 发布时间:2019-04-12
  •   411日,2018年度安徽省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合肥隆重举行。省委书记李锦斌、中科院院长白春礼为重大科技成就奖获得者俞书宏、吴宜灿颁奖,省长李国英发表讲话,省委副书记信长星主持会议。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邓向阳宣读2018年度安徽省科学技术奖励决定。省领导丁向群、谢广祥、孙丽芳,科技部副部长李萌、中科院副院长相里斌出席大会。在主席台就座的领导同志为获奖代表颁奖。获奖代表俞书宏、吴宜灿、彭寿作了发言。

      研究院喜获丰收:6项成果(人)获科技奖励,其中核能安全所吴宜灿研究员荣获重大科技成就奖2018年全省仅两位专家获此殊荣,这也是合肥研究院科研人员第4次获此殊荣);3项成果荣获科技进步一等奖,分别是:安光所刘建国团队完成的“工业园区有害气体光学监测关键技术与产业化”成果,等离子体所宋云涛团队完成的“高功率回旋共轭加热天线研制及关键技术应用”成果,核能安全所黄群英团队完成的“中国抗中子辐照钢研制”成果;智能所刘锦淮团队完成的“水中微量有毒无机污染物深度处理关键技术及应用”荣获安科技进步二等奖;核能安全所外籍专家穆罕穆德·阿卜杜(Mohamed Abdou)荣获省科技合作奖。 

      近些年来,研究院在加强基础研究、狠抓科研创新的同时,注重和加强科技成果的管理工作,积极参与地方政府部门的科技奖励申报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2014-2018年主持获得安徽省各类科技奖21项,其中重大科技成就奖2项,一等奖13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2项,科技合作奖1项。 

        

    会场

    李锦斌、白春礼为重大科技成就奖获得者俞书宏、吴宜灿(右1)颁奖

    刘建国(右5)接受表彰

    宋云涛(左4)接受表彰

    黄群英(左2)接受颁奖

      获奖成果(人)简介: 

      安徽省重大科技成就奖 

      吴宜灿研究员长期围绕核能与核安全的源头和关键问题:中子输运物理及其技术应用开展研究,作出了系统性、创造性的贡献。发表Nature Energy等期刊论文426篇,SCI收录150篇,ESI十年全球Top1%高被引论文7篇,在汤森路透“核科学技术”学科中按作者排名国际第一,5次入选中国百篇最具影响优秀学术论文,出版中英文专著4部,授权发明专利36项,国际学术会议邀请报告46次。获2016年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排名第一),获省部级科技一等奖6项。在核领域四大国际组织担任重要技术职务,被推举为国际能源署IEA技术合作计划首位中方主席,为我国赢得重要领域话语权。成果应用于63个国家,36个大型核工程项目,为国际热核实验堆ITER、我国三代核电华龙一号、某型号艇用核动力、某型号战略核装备等做出重要贡献。部分成果已实现产业转化,入选2016年十大中国重大技术进展、2015-2017年全国辐射物理领域十大进展。 

      安徽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工业园区有害气体光学监测关键技术与产业化”团队攻克了恶劣工业现场光谱检测干扰与噪声抑制、复杂工业环境高分辨多波段高温光谱数据库及光谱解析、高稳定抗震型干涉仪设计、无组织排放多组分气体精准探测和污染气体小尺度卫星遥感等关键技术,自主创新研发了工业园区点源排放光学监测、管线排放光学在线探测、面源排放光学遥测、区域污染卫星遥感等系列技术设备,构建了工业园区有害气体点-线--区域全方位高效监测技术体系,技术指标达到国际同类产品的先进水平,技术创新突出,取得发明专利19项、软件登记15项。成果填补了工业园区有害气体全过程监测领域技术空白,为我国工业园区有害气体控制与治理提供了重要的科学数据,取得了很好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 

      安徽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高功率回旋共轭加热天线研制及关键技术应用”团队通过消化、吸收核聚变装置高功率离子回旋天线技术要求,全面开展高功率离子回旋加热天线的工程设计研发,攻克技术瓶颈,创造性的完成了离子回旋加热天线关键技术攻关。高功率ICRF天线关键技术的突破得到了国内、外同行的高度肯定,在国内、外产生了重大影响,ITER和国内官方网站多次对项目组的进展做专题报导。项目组在顺利完成欧盟高功率ICRF天线研发同时,促进了高功率ICRF天线关键技术的发展,提升了中国在高功率ICRF天线制造技术方面的国际地位,极大地推动了国内射频技术、特种焊接、精密制造、精密测量,大型实验装备产业的发展,提升了数十家合作企业的高新技术水平,同时也为中国未来聚变堆的设计研制奠定坚实的技术基础。 

      安徽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中国抗中子辐照钢研制”团队针对先进核能系统结构材料抗辐照、低活化与耐高温耦合响应等关键科学难题,成功设计研发了中国抗中子辐照钢(CLAM),被领域内专家评价为综合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成为国际三大抗辐照低活化钢之一。本项目申请国家发明专利21项,已授权19项。发表SCI论文73篇(其中1篇入选“ESI高被引论文),在国际大型会议作邀请报告16次。获批立项牵头制定抗辐照钢国家标准1项,科技部核聚变标准1项,其中科技部核聚变标准已通过专家评审,CLAM钢制备规范已通过法国核安全局审核。目前CLAM钢及相关技术已应用于国际热核实验堆ITER和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ADS嬗变系统等重大核工程项目,是中国激光聚变装置、中国聚变工程实验堆CFETR关键候选结构材料,累计经济效益达3.22亿元。 

      安徽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水中微量有毒无机污染物深度处理关键技术及应用”团队联合三家单位进行多年专题技术攻关,研究思路正确,技术路线先进,并已经形成丰硕成果,其中授权发明专利6项,授权实用新型专利11项,省部级科技成果鉴定1项,发表学术论文40篇。项目成果已推广应用,先后在内蒙、安徽、天津、陕西、河南、河北及国外斯里兰卡等地建立示范与应用工程50多个,日处理水量40多万吨,解决了近500万人的生活用水问题,已实现新增销售额3.31亿元,新增利润1.07亿元,取得了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安徽省科技合作奖 

      Mohamed Abdou世界科学院院士,美国核学会会士,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杰出教授,是国际聚变核科学与技术研究的开创者,任美国聚变能执委会主席、世界银行国际科学和技术顾问委员会主席等。近30年来Abdou院士访问安徽省10余次,在中国科技部与美国能源部签署的中美磁约束聚变合作框架等项目资助下,积极推进安徽省聚变核技术领域的发展,作为主要的推动者使安徽省在聚变核技术界获得了重要的国际地位和话语权,大大提升了中国聚变研究的国际影响力。培养20余名学生及留学学者。因其对我国聚变科技合作的突出贡献,被授予中国科学院“国际杰出学者”、“外国专家特聘研员”、“爱因斯坦讲席教授”等荣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