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方式
地址: 合肥市蜀山湖
路350号2号楼
邮编: 230031
电话: 0551-65591242
传真: 0551-65591270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子站>职能部门>人事教育处>离退休工作>旧版>重要专题>健康专栏
早预防、早发现才能护好肾
发表日期: 2024-11-26 作者: 源于《生命时报》 点击率:
【打印】 关闭

  前不久,北京一名年仅22岁的女性因为尿毒症离开了人世,她把肝脏、眼角膜等器官捐献出来,把生的希望和光明留给了他人。在感动之余,我们也在思 考,如何才能防住肾病,不让这样的悲剧上演?在今年的“世界肾脏日”活动期间,我国著名临床肾脏病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陈香美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表示, 我国肾脏病发病目前形势严峻,但是可以控制的,关键在于预防和早发现。

  问:我国肾脏病的流行情况最新的数据是怎样的?患病率近年呈什么样的发展趋势?

  陈香美:我国成年人群中慢性肾脏病的患病率目前为10%~12%,与欧美国家相近。据此估计,我国成年慢性肾脏病患者现有1亿之多,大约每10个成年人里就有一名肾脏病患者。

  在欧美发达国家,慢性肾脏病最常见的病因是糖尿病和高血压;在我国,慢性肾炎是慢性肾脏病最常见和最主要的病因。然而,随着不良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的改 变,我国的糖尿病及高血压的发病率逐年上升,糖尿病肾病和高血压肾损害亦随之逐年上升,目前仅次于慢性肾炎,位列第二和第三位。

  值得关注的是,由于卫生保健条件差、受教育程度低、高血压控制差、高血脂发病率较高等因素,我国农村地区的慢性肾脏病发生率高于城市,特别是较富裕的农村地区居民正在成为慢性肾脏病的高发人群。

  问:目前认为的肾脏病高危人群及危险因素有哪些?

  陈香美:危险因素包括高龄、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高尿酸、肾毒性药物等。除了年龄不能控制以外,其他危险因素都是可治可防的。因此,通过开展科普宣传提高公众认识、早期筛查消除高危因素、早期发现并给予必要的治疗等手段,可以有效防止慢性肾脏病的发生发展。

  问:如您所说,肾脏病是许多慢性病的并发症,如高血压、糖尿病等,如何进行综合防治?

  陈香美:患者生活方式的调整是预防高血压、糖尿病和慢性肾脏病的关键环节。首先要保持健康饮食。严格控制油炸、煎、烤的高热量食物摄入,养成低盐、低 糖、低脂、高纤维素的“三低一高”的饮食习惯;常吃新鲜蔬菜水果和五谷杂粮;适当限制蛋白质的摄入,以优质蛋白为佳,如牛奶、鸡蛋、瘦肉、水产品等。这是 因为,过多摄入盐和蛋白质会增加肾脏负担。其次要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具体为:戒烟戒酒,生活规律,劳逸结合,适度锻炼。我们不提倡剧烈运动,可根据年龄 或身体状况量力而行,建议每周3~5次,每次30~60分钟,强度要适当,在餐后1~2小时进行为宜。提倡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打太极拳、游泳、跳 舞、打羽毛球等,不主张举重、百米赛等无氧运动。最后一点,要控制好血压、血糖、血脂和蛋白尿,具体应在专科医生的指导下用药。

  问:对于已发生的早中期肾损害,目前的治疗能达到什么水平?

  陈香美:目前的治疗只能达到延缓肾功能损害进展的速度,积极防治并发症,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因此,早期预防、早期发现,是针对慢性肾脏病最重要的对策。

  问:很多老百姓认为,肾衰竭很可怕,经常听说某人一经发现就已经是尿毒症了。这种疾病为何不易早期发现?

  陈香美:肾脏是没有知觉的,所以肾病初期人体一般没有明显的不舒服。如果不注意定期体检和诊治,它往往就安静地、不动声色地往更严重的阶段发展;再加上 一些肾脏病进展缓慢,患者逐渐耐受,导致很多患者直到尿毒症期,出现了并发症以后,才到医院诊治,最终发现患有尿毒症,这时肾功能衰竭已不可逆转,让人追 悔莫及。这就是慢性肾脏病的一大特点:症状隐匿,易延误病情。因此,尿毒症不是“突然发生”的,而是“突然发现”的。所以,大家平时应多留意慢性肾病的 “蛛丝马迹”,定期体检,早发现,早诊治,这是防治肾病、减少“尿毒症悲剧”的关键。

  问:哪些蛛丝马迹提示肾脏有问题?生活中应该注意观察哪些细节?

  陈香美:慢性肾脏病在确诊前可以有许多症状,如头晕、头痛、失眠、精力不集中、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腰痛腰酸、面色晦暗、疲劳、乏力、眼睑或颜面下肢 水肿、夜尿增多、尿中泡沫增多、尿色异常、排尿疼痛或困难等,这些不起眼的小症状往往会被人们忽视,但却常出现在慢性肾脏病的早期。由于这些症状没有特异 性,不一定都和肾病挂钩,所以要知道肾脏是否健康,必须定期体检,而不是凭自我感觉。简单的尿液、血液和超声检查,就完全可以实现对肾脏病的早期发现和早 期诊断,尤其是别忘了最基本的尿液常规检验。                                                          http://health.msn.com.cn/healthcare/20140320/07251671977.shtml

皖ICP备 050001008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 版权所有 
地址:安徽省合肥市蜀山湖路350号 邮编:230031 电话:0551-5591234 电子邮件:ltx@hfcas.ac.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