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大任务,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中科院合肥研究院从1995年起从岳西到霍山再到金寨,一直以科技扶贫为己任,从未间断过自己的使命。
一、中科院合肥研究院在金寨县吴家店镇包畈村精准扶贫情况
合肥研究院积极响应安徽省委的指派,于2014年向金寨县吴家店镇包畈村派驻扶贫工作队至今已七个年头,在国家精准扶贫政策的指引下,在合肥研究院的大力支持下,在两届驻村扶贫工作队和村两委的努力下,包畈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2014年精准扶贫建档立卡时,包畈村共有村民365户,人口1337人。其中贫困户111户388人,贫困发生率32%,主要致贫原因是因病和因残,基础设施落后,交通不便,通信闭塞,村集体没有收入,属国家级贫困村。
根据中央精准扶贫“六个精准”、“五个一批”有关要求、安徽省委“十大扶贫工程”相关部署以及我院定点帮扶工作计划,驻包畈村扶贫工作队积极响应并组织实施完成了以下主要工作:
(1)第一书记驻村帮扶挑起了包畈村党建的大梁。
为充分发挥好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同时按照省委、县委对党建工作的相关要求,前后两任第一书记都把抓党建工作和党员队伍思想建设放在第一位,定期认真系统的开展上党课、“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六个一”、主题党日、外出学习等活动,以多样的活动形式调动全体党员的参与性,结束了过去那种村两委缺少凝聚力和党员缺乏先锋模意识的现象,使他们牢记使命、不忘初心,与党中央在思想和行动上保持一致,成效明显。
在合肥研究院党委大力支持下,扶贫工作队积极组织各党支部参与帮扶工作,先后组织研究院有关研究所、机关党委、研究生处党支部、服务中心党总支、科学岛附中党支部、爱乐合唱团等单位到村开展支部共建活动,爱心捐赠款物10多万元。
扶贫工作队还积极参与村党支部、村委会换届工作,和镇党委积极配合,选贤任能,调整优化,建强村两委,使村党支部确实发挥先锋堡垒带头作用。实事证明,新选出的两委班子更加团结和具有的更高的工作效率,得到了全村党员、群众的认可。
现在的包畈村两委是一个团结奋进的好班子,扶贫工作队和村两委形成了相互支持、共同合作的良好局面。
(2)因地制宜做好产业规划并推动实施。
根据包畈村的原有产业情况和地理环境特点,以长短结合,以短养长的思路,确定把黑毛猪、蔬菜、茶叶作为包畈村的主导产业,重点发展茶叶主导产业项目,打造“一村一品”。
在合肥研究院、中国人民解放军73049部队、金寨县农委等单位的大力支持下,在吴家店镇党委和政府、包畈村两委和驻村扶贫工作队的大力推动下,经过扶贫队的先期调研论证并一个村组一个村组的宣传发动,充分调动了全村村民种植茶叶的积极性,结合县里新增耕地和抛荒地整治工作,在2018年种植60亩的基础上,2019年新种植茶园500多亩。同时仅用三个月新建一座占地面积420㎡的包畈村茶叶加工厂,开发出了经过认证的、有机的“老山茶”红茶和绿茶品牌,带动了厂子周边20多名村民实现稳定就业,收购全村农户茶草约1万斤, 2019年实现户均增收600元。通过发展茶叶,形成了目前包畈村的主导产业,为可持续发展找到了一个支撑点。
(3)开展科技扶贫,助力脱贫攻坚。扶贫工作队根据当地的情况,为吴家店镇政府引进高科技项目,由扶贫工作队联合申报的、合肥研究院智能所承担的农业物联网项目在金寨县吴家店镇飞机场村猕猴桃和映山红油茶基地落地,科技服务助力农民增收,助推当地猕猴桃产业转型升级和油茶生产的提质增效,项目总投入达50万元。
(4)基础建设取得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包畈村过去是行路难,居住环境脏乱差。经过扶贫工作队的积极参与,结合村情谋划和申报国家项目库,抓住机遇组织落实,通过几年来的建设,包畈村已焕然一新。
目前所有村组均通水泥路,家家门前道路基本硬化,全村主干道均安装了太阳能路灯,彻底改变了以前行路难的状况,保障了山区群众夜间出行安全,行路难的问题已经基本解决。
结合易地搬迁、危房改造和村庄整治,全村基本消除了危旧房。把60户因偏远高山不便修路和居住在地质灾害点附近的居民迁移到村中心村统一规划建设或者原地改建,形成了美丽乡村新模样。
促进安全饮水、厕所革命等项目全面落实。全村建设高位饮用水6处,所有村民均通上安全饮用水,260多户改水改厕,水利建设覆盖全村,改造28口当家塘,新建灌溉堰坝8座,高标准农田改造约300亩,把一家一户的猪栏牛棚集中选地建设,彻底改变了农村脏乱差的形象。
(5)全面落实各项帮扶政策。
在扶贫工作队的全面参与下,包畈村特色种养业脱贫,2019年有78户贫困户发展了特色种养业,产业收入达113万元以上,发放产业奖补23.72万元;光伏脱贫,全村共84户贫困户安装了分布式光伏电站或参加光伏入股,人均增加收入3000元;易地搬迁脱贫,全村共有28户贫困户进行了易地搬迁,对42户贫困户实施了危房改造加固;就业脱贫,落实各类公益性岗位和辅助岗位就业59人,对每年约80名外出务工人员给予交通补贴,有近20人在扶贫车间和基地就业;金融脱贫,通过小额担保贷款等金融措施,撬动产业发展,解决发展瓶颈;为村里86户贫困户办理了小额贷款,贷款116万元;教育脱贫,97人享受义务阶段教育两免一补、高中教育资助、雨露计划、国家助学金、助学贷款等各项教育政策;我院积极参与助学,累计捐助助学金2万元;健康脱贫,为82户贫困户落实“351”“180” 综合医疗保障政策,家庭签约医生实现全覆盖,为健康脱贫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社会保障脱贫,14户办理特困供养,为55人评定享受低保政策,34人办理残疾证,享受残疾补助。
(6)主动做好在村企业的对接和服务。
“十八盘漂流”是由安徽乐都生态旅游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在包畈村开发的一个特色旅游项目。为了推动旅游业发展,扶贫工作队以服务好企业的精神积极主动和漂流公司对接,协调他们用工、场地、用水、游客就餐等实际困难,在广告宣传、项目上给予支持。从2016年建成,十八盘现在已是漂流名声在外,游客越来越多,目前年游客已经突破5万人次,年营业额达200万元以上,带动50多人就业,10多户开农家乐,销售农产品近10万元。
七年来,包畈村两任驻村扶贫工作队以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高度负责任的精神,全身心的投入到扶贫工作中,真正做到了,做群众工作时有耐心、有韧性,面对困难,团结一致、敢于担当,在中心村庄建设拆迁、低保评定工作、危旧房拆除、产业发展等工作中都冲在了第一线。面对任务,用于承担;加班加点,不计得失;参与扶贫,无上光荣。
目前,包畈村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人居环境得到极大改善,产业发展不断提升。在顺利通过安徽省级美丽乡村建设验收后,又先后被评为国家级人居环境治理先进村、安徽省美丽乡村建设示范村、安徽省旅游示范村、六安市生态村、六安市卫生村、金寨县综治维稳先进村等荣誉。2020年6月12日,包畈村迎来了中国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组长胡春华同志的参观督查,这对包畈村是很大的鞭策和鼓励。
有图片为证:
|
|
包畈村老村部 |
|
|
包畈村新村部 |
| |
|
|
包畈村老民居 |
|
|
包畈村新民居 |
|
|
包畈村中心村旧貌 |
|
|
包畈村中心村新颜 |
|
|
包畈村新建茶厂 |
|
|
中央领导视察包畈村
|
|
二、扶贫工作的体会
2020年是决战脱贫、决胜全面小康的收宫之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指出:“要采取有效措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确保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
包畈村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在农工党安徽省委、中科院合肥研究院、解放军73049部队、县农委等单位的大力帮扶下,取得了瞩目的成绩,村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这些都是外部的因素。如何深化精准扶贫、精准脱贫、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搞好生态文明建设,走可持续发展道路还需要政策和措施的保证。
社会发展已到了再次变革的时候,那种松散的个体模式无法做大做强,但现有的机制还是限制和约束了集体经济的发展,发展集体经济目前还只是停留在口头上,主要还是没有承载主体。
以包畈村为例,村两委的工作重点不是放在如何带领群众发展生产上,其全部精力都用在如何完成各级政府的任务指标上,检查、督查、回头看层出不穷。村两委也不是独立的经济体,无法把工作的重点放到发展村集体经济上来。帮扶单位和组织部门捐助了设备,村里却无法安置使用,要么是闲置,要么就是租赁给个人,集体经济却缺乏集体主体来承接。以个人承包的产业,其收益大多流进了私人腰包,老百姓并没有得到其应该得到的利益,还不是真正的主人。如果再脱离了现有强力帮扶政策的支持,返贫可能会再次出现,正是“授人予鱼不如授人与渔”啊。
根据几年来在村里参与扶贫的实践和思考,我们感觉到发展村集体经济要根据新时代的特征,应以农业生产合作社为主的形式,采取多多发展各种农业合作社把现有农民组织起来,以推动村级产业升级,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也可以引进公司、企业和培植有能力的农户发展家庭农场等模式,把土地和资产集约起来,把村里的年轻人吸引回来,这样才能长久地、可持续性的发展下去。
所以,我们建言,必须要有有效的政策支持,明确以村集体经济为所有制的主要形式,让村两委做真正的带头人,让农民真正做土地的主人。政府要给村里更多的自主权,充分调动大家的积极性,把集体的资源和群众的优势发挥出来,把群众组织起来,促进劳动力回流,才能留得住乡愁,充分调动他们的“内生动力”,走可持续发展的社会主义的致富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