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方式
地址: 合肥市蜀山湖
路350号2号楼
邮编: 230031
电话: 0551-65591242
传真: 0551-65591270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子站>职能部门>人事教育处>离退休工作>旧版>重要专题>蜀畔红枫>离退职工创作
科学无国界 但科学家有祖国
发表日期: 2024-11-05 作者: 张建平 点击率:
【打印】 关闭

    瞻仰矗立在固体所的“葛庭燧院士铜像”,他传奇的一生和炽热的报国情怀,是留给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

 

2001年5月25日中科院固体所隆重举行葛庭燧院士铜像揭幕仪式

 

少年立下报国志

 

    葛庭燧1913年出生于山东蓬莱大葛家村。5岁读书,年少聪颖。在中国屡遭西方列强侵略的年代,父亲经常向他讲起义和团抵抗洋鬼子的英勇故事,这在他幼小的心灵里埋下了要“能文能武、科学救国”的种子。1930年,葛庭燧考入清华大学物理系,接受了进步思想的影响。抗日战争爆发后,葛庭燧化妆成牧师进入晋察冀边区,为吕正操司令员的八路军部队制造火药、建立无线电台。1940年,葛庭燧获得燕京大学物理硕士学位后,又受邀赴昆明西南联大担任了物理系教员。

 

世界金属内耗研究的拓荒者

 

    “二战”期间,葛庭燧于1943年获得了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物理系博士学位,应邀在麻省理工学院参与了美国“曼哈顿原子弹计划”等,获得了奖章和专利。

1947年,他和恩师甄纳教授共同创建了芝加哥金属研究所,恩师提出了关于“内耗峰”的假说,葛庭燧做出了最伟大的印证——以他发明的“葛氏扭摆内耗仪”和发现的“葛氏内耗峰”,共同成为世界金属内耗领域的创始人。

 

报效祖国  登上世界领奖台

 

    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宣告成立,葛庭燧教授毅然偕夫人何怡贞博士和2个孩子第一批回到了祖国的怀抱。在这之前,他还转交了中共地下党写给钱学森的信件。钱学森在祝贺葛庭燧80寿辰的贺信上说,“我绝不会忘记,是您启示我早日从美归国,为新中国服务。”

    葛庭燧一生致力于金属物理领域的研究,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他先后参与创建了四个金属物理研究所。一个在美国,三个在中国:1950年参与创建了中科院应用物理研究所;1952年在沈阳参与创建了中科院金属研究所;1980年在合肥科学岛又创建了固体物理研究所。他说,科学无国界,但科学家有祖国,要立志在中国的土地上,培养出我们自己的年轻一代,做出世界一流的科研成果。

    1989年,第九届国际固体内耗与超声衰减学术会议在北京召开,葛庭燧荣获了这一领域的国际最高奖——甄纳奖。1999年,他终于走上世界领奖台,去美国接受了国际材料科学领域的最高奖——梅尔奖,站上了世界金属内耗的巅峰。《英德法俄汉物理学词典》一书中只有2位以中国人命名的词条:一条是“葛庭燧扭摆”,一条是“黄昆散射”。

 

不负“科技使者”的重托

 

    1955年11月,在周总理的关怀下,我国第一个出访资本主义国家的“中国访日科学代表团”成立,郭沫若任团长,这被日本科技界称为是“划时代的事件”。完成使命回国后,毛主席在杭州接见了他们。郭沫若向毛主席介绍葛庭燧是团里最年轻的一位、在东京大学作报告深受欢迎时,主席说,“好嘛,要培养年轻人嘛!”毛主席和大家共进晚餐,在饭后的畅谈中,当主席知道他是山东蓬莱人时,笑着说,“你们那里出了个吴大帅(吴佩孚)呀”,葛庭燧回答,他是“二七”大罢工的罪魁祸首,毛主席连连点头说,“好啊,要学点革命历史啊”。从那以后,葛庭燧更加努力地工作,在他66岁时,终于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88年 9月29日,葛庭燧院士奉命踏上了前苏联的国土,为中苏关系第二次握手进行了“破冰式”的科研访问。

重访莫斯科,葛庭燧受到了苏联科技界热烈的欢迎,应邀作了学术报告,莫斯科从事这一领域研究的专家几乎都来了。其中,一位年近70的老教授一直在门口等着,葛庭燧一走上台阶,他就迎上前问道,“葛教授,您还认识我吗?”原来,1956年葛庭燧第一次到苏联访问时,他就听过葛老的学术演讲。二战中,他腰部受过重伤,不能久坐,这次他来了,并一直坚持听完。

    由于历史的原因,一直没有机会了解苏联在固体物理领域的工作,这次苏联科学家送上了23篇论文,居与会国第三位,参加了由葛庭燧和固体所主持的“北京第九届国际固体内耗与超声衰减学术会议”。

访问期间,苏联电视台播放了中国改革开放的成就。三位教授在宴请葛庭燧时说:正是改革开放,才重新打通了中苏科学家之间交流的渠道,我们希望两国人民世世代代友好下去。

葛庭燧院士以对祖国至诚至深的爱,完成了国家赋予他“科技使者”的重任。

 

葛庭燧院士接受《中国科学报》记者张建平的采访

 

1995年北京世界妇女大会期间与何怡贞研究员亲切交谈

皖ICP备 050001008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 版权所有 
地址:安徽省合肥市蜀山湖路350号 邮编:230031 电话:0551-5591234 电子邮件:ltx@hfcas.ac.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