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董铺岛》
讲述者:退休职工杨玉兰,原等离子体所高级实验师
我一个土生土长的董铺岛人,已在这里生活、工作了60余年。她的每寸土地,一草一木、一楼一舍、道路变迁、焕新景色以及建起的每一个大科学装置和重大的科研成就,我都铭记在心中,刻在脑海里。
上个世纪五十年代末,我父亲杨贤文因为出身好,又是共产党员,有着技术和管理水平的经验,被从安庆胡玉美公司选调到安徽省委行管局,1960年被派到当时的董铺宾馆工作。随董铺岛归属单位的变迁,父亲和母亲一起成为中科院安徽光机所的一员,一直负责后勤事务。
我于1963年7月出生在董铺岛,是喝董铺湖水长大的。我对这里的环境非常熟悉,跨湖大桥的修建,岛上道路的延伸拓宽,2号楼前的广场的几次重建都历历在目。看到一个个新研究所的建立,一个个院士称号的授予,都倍感欢欣鼓舞。我也是岛上子弟学校的首届(1981年)高中毕业生,同年我就参加了工作,单位是等离子体所二室。
工作之初,正赶上8号工程项目之一的电机大厅建设和设备安装的关键期,我所在的203组担负着四台20MW直流飞轮脉冲发电机组的全系统设计、设备安装调试等工作,组里每个人的工作都非常紧张。对我来说,刚踏入工作岗位,一切都要从头学习。每每遇到不懂不会的知识,我都向相关专业的同事认真请教,从继电器、接触器、断路器到直流电机、交流电机,再到励磁系统、励磁调节器等等。边干边学进步很快,为我以后工作的顺利完成奠定了基础。四台直流脉冲机组的安装、调试、实验验收完成后,我就一直在电机大厅参与机组的实验运行及日常维护。1987年,所里接收了法国原子能机构赠送的一台100MW交流脉冲飞轮发电机组,我就同时投入到该机组启动及控制系统的安装与调试、试验工作中。
随着等离子体所托卡马克装置的不断升级换代,我先后参与了6B、6M、T7、EAST的极向场、纵场电源系统的运行及维护,也算为装置一次次的创纪录贡献了一点微薄之力。
直到去年退休,我在工作岗位上工作了42年,虽然没有傲人的业绩,科研成果获奖名单上也少见我的名字,但我同样为所里取得的每一个辉煌成就而自豪,同样会在电视上看到对科学岛的报道而由衷地感到欣喜,因为我是科学岛上的一份子!
六十载董铺岛的生活和工作,如今回想起来仍万分感慨和自豪。过去的董铺岛早已变成了众人周知的科学岛,极少人了解的托卡马克早以“小太阳”而闻名全国!今天的科学岛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处处是绿树花海,道路宽敞笔直,一栋栋科研大楼、试验设施像一颗颗钻石,镶嵌在绿岛之上,科学岛越来越美,越来越靓!随着一批批年轻人的成长,一拨拨“海归”和杰出人才的加入,新的大科学装置的建设,科研队伍的日益壮大,科学岛将更加实力强大、生机勃勃……。
祝愿科学岛上的科研事业再创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