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同志讲科学岛故事

“克拉科夫”联想

  讲述人:退休职工,离退休党委委员、科学家园第三党支部党员陈童,原科学岛实验中学高级教师

  提起“克拉科夫”,也许有些人想到波兰古都,离奥斯维辛集中营不远。我对它感兴趣、产生联想,源自一篇中学课文。

  那是早年初二语文课本上一篇题为《哥白尼》的文章,由我国著名科学家竺可桢所写。作者介绍,哥白尼18岁来到文艺复兴时期欧洲文化中心城市之一——波兰旧都克拉科夫,并进入了科学和文化的交流中心克拉科夫大学学习。克拉科夫大学学术气氛非常浓厚,许多杰出的科学家都在这儿工作。这样的环境,对哥白尼后来成长为划时代的伟大科学家,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如果在其他任何地方教课,课文涉及“克拉科夫”的内容,也许不会产生什么联想的,而我当时任教的是一所特殊的学校——中国科学院合肥分院子弟学校。这所学校在合肥市西北郊的一个小岛上,岛上有安光所、等离子体所、固体所等多个科研单位。当时科学家、研究人员正从北京、沈阳、西安、四川等地向这里云集,是一个藏龙卧虎,大有发展潜力的科研基地。这不禁让我想到:我们这个小岛,未来也许会变成“克拉科夫”那样的科学文化中心,造就哥白尼那样的杰出人才吧。

  其实,1982年初春我来到岛上时,岛上还相当荒凉,可以说是百废待兴。单位无大门,更无门牌;交通不便,除了上下班车,只有一条公交线路与市内相通;公交车班次很少,要绕道水库大坝、大杨店,经由到三十岗的公路,从北大桥进岛。我第一次进岛报到,是姐姐与我一起,找在等离子体所上班的老乡带我们乘上班车来的。报完到,再回市里姐姐家,在北大桥等车,许久没车来,我们就走到三岔口等三十岗过来的车,又等了很久。那天正是初春雪后,凛冽的寒风吹在身上、脸上,刺骨的冷,皮肤过敏的姐姐被冻得满脸红肿胀疼。我还曾听说过一件惨事儿:一位科研人员为赶飞机,扒车门想乘上那一班车,结果摔成脑震荡,永远地乘不了飞机了。

  情况虽然如此,但全国科学大会的胜利召开,为科技人员扬起远航的风帆,岛上的这点困难,挡不住科技工作欣欣向荣的发展。徐迟的报告文学《哥德巴赫猜想》,反映了从中学时代就立志要摘取数学皇冠上的明珠的陈景润的事迹,激励着无数有志青年勇攀科学高峰。作为一个恢复高考考上大学、毕业来岛上从事基础教育教学工作的青年,我对科学也很感兴趣,对这片神奇的土地寄予厚望,怀有梦想。

  随着党和国家工作重点向经济建设的转移,改革开放深入推进,国家实力不断增强,科技投入的力度不断加大,我看到了岛上面貌的巨大变化:推土筑坝,蜀山湖大桥建成,不仅极大地改善了到合肥市的市内交通,而且为小岛增加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园区规划调整建设,中岛路(后命名“科学岛创新大道”)贯通,新建智能所大楼,再以湖滨楼巧妙点缀,岛上环境变得优雅了。世纪之交,全岛整合为一体,原先的科研办公大楼装修改造,面貌一新;物质科学研究院,定位更为精准。江泽民同志来岛,为“科学岛”题字,强化了科学的名分,人们常在镌刻有江总书记题字的大石碑前流连合影。近几年,研究生公寓、科学岛学术中心、综合实验大楼、强磁场科学中心拔地而起,环岛路等园区建设项目完成,合肥现代科技馆开馆……30年前的人再来此,会惊诧、感慨,真不愧沧桑之变!

  变化的不仅仅是环境,岛上的科研成果更令人瞩目。“人造小太阳”(EAST)升起了,纳米材料的作用太神奇了,激光环境检测让对北京奥运会空气质量心存疑虑的老外心服了,穿数字跑鞋训练的运动员的竞走成绩让比赛对手傻眼了,高水平的强磁场实验平台都可能要被世界各国“借用”了……

  人们常说,经济发展靠科技,科技进步靠人才,然而科技进步离不开一定的经济实力,人才的成长也需要适宜的环境。伴随岛上科学研究成果的涌现,也历练、造就了一大批科研骨干乃至领军人才。在这过程中,我听说,学校杨老师家的“老万”当“院士”了,学生余迅他爸介绍“离子束育种”的英文书被美国选作中学生的教材了,早期校友武松涛已是ITER国际组织真空室总体项目团队负责人了。我曾经教过的学生,如今不少也投身岛上的科研事业,成为科研骨干,有的都担任研究所副所长了!经济社会的发展使研究院、所的科研工作获得更多的经费支持,科学家和研究人员的待遇有了明显改善。现在科学岛到合肥市区有宽阔的科学岛路与长江路高架桥相通,许多科研人员都有了私家车,开车10多分钟就能到。如果出差去机场,打的、专车送都可以,先前的悲剧再也不会发生了。

  展望未来,科学岛人正在把握机遇,努力把合肥物质院建成国际著名的物质科学研究基地、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基地。科学岛具有成为未来大规模集成化国家科学中心的独特优势。最近,岛上入选各类领军人才、拔尖人才很多,可见人才培养的显著成效。进一步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像“克拉科夫”那样,让许多杰出的科学家都愿意来这儿工作,那么不仅可以创造出一流的科研成果,学术氛围非常浓厚的环境对人才成长,尤其是对青少年成长的影响也是巨大而深远的,到那时,像哥白尼那样科学巨匠也许就会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