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生工作

《合肥研究院研究生培养方案》(修订版)

来源: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发布时间:2010-06-21作者:

  

  中国科学院合肥研究院

  硕 士 研 究 生 培 养 方 案

  (二○一○年六月十三日修订)

  为适应创新型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对高层次人才的新要求,规范和加强中国科学院合肥研究院的研究生培养工作,不断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根据教育部和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有关文件精神及合肥研究院的具体情况,在总结原培养方案的基础上,修订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如下:

  

  一、培养目标

  研究生培养目标必须贯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特别要注重研究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培养,具体要求如下:

  ㈠、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行端正;诚实守信,学风严谨,团结协作,具有良好的科研道德和敬业精神。

  ㈡、在大学本科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较系统的基础理论和专业课的学习,在硕士专业及相关领域内,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掌握本学科的现代实验方法和技能;掌握所从事的研究方向和相关领域的发展趋势;比较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能顺利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并有较好的读、写、听、说能力。

  ㈢、具有严谨的治学态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科学方法和工作作风。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及工程项目设计研究的能力,具有解决科学及工程项目中关键问题的创新能力,具有一定的组织协调能力、合作能力,具有在本专业领域从事科学研究、教育及管理工作的能力,具有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竞争和应变能力。

  ㈣、具有强健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二、学习年限

  非定向硕士生的学习年限一般为三年,定向硕士生的学习年限应不超过四年(含休学)。课程学习集中在第一学年内进行,科学研究工作和撰写论文的时间一般为一年半至二年。在某些情况下,课程学习和论文工作也可以适当交叉进行。

  

  三、课程设置

  硕士研究生课程实行学分制管理。申请学位所需的学分由课程学习学分和必修环节学分两部分组成,其中课程学习学分不低于30学分,必修环节学分不低于5学分。课程学习包括学位课和非学位课,学位课:公共学位课、学科基础课和专业课;非学位课:专业选修课。为了保证教学质量,利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教学优势,我院研究生学位课程全部委托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代为培养。

  ㈠学位课

  1、公共学位课,7学分,其中:

  

  课程名称

  学时

  学分

  英语

  144

  4

  自然辩证法概论

  54

  2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36

  1

  

  

  2、学科基础课和专业课,3-4门,12学分

  学科基础课和专业课由指导老师根据培养方案的要求和学生的具体情况确定。要求加强基础性和系统性,兼顾学科前沿和应用技术,目的是使研究生掌握从事本专业的专业基础知识和了解学科前沿。一般为3-4门,总学分应不低于12学分。

  

  ㈡非学位课

  专业选修课程,3-6门,11-21学分

  为了拓宽知识面,更有效地开发智力,学生可选修一些跨专业的课程。具体科目由学生与导师商讨后确定。要求研究生至少选修一门本学科所属一级学科以外的课程。选文科及体育课程不计学分。在大学期间未修过计算机和算法语言课的研究生,必须选修计算机课程,但只能作为补修大学课程,不计学分。

  

  ㈢、必修环节,5学分

  必修环节包括开题报告1学分、中期考核2学分、学术报告1学分和社会实践1学分。必修环节以考查为主,必修环节的总学分数不少于5学分。

  1、开题报告(1学分)

  研究生在广泛调查研究、阅读文献资料、搞清楚主攻方向上的前沿成果和发展动态的基础上,自己提出学位论文选题。选题应尽可能对学术发展、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有重要意义。就选题意义、前人相关成果、材料基础与实验条件、拟采取的理论与方法等方面作学位论文选题报告,尽可能广泛地听取专家意见。

  研究生应在规定的时间内,就选题的背景意义、国内外研究动态及发展趋势、主要研究内容、拟采取的技术路线及研究方法、预期成果、论文工作时间安排等方面,撰写《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导师和指导小组应严格把关。研究生填写《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报告登记表》,经导师同意后,方可进行开题报告。硕士研究生开题报告一般在第三学期内完成。

  为保证研究生培养质量,在开题报告环节采取集中考核,统一考核标准,实行相对比例的通过率。研究生部根据学生论文的研究方向对学生进行分组,开题报告考核小组由3-5位具有高级技术职称的研究人员组成,各组主席应为学科专业委员会委员,考核小组名单须经学科专业委员会审定。考核小组就学生的论文选题、文献综述、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报告的表述和报告写作等几个方面进行评分,满分100分。考核总分低于60分的学生,须参加下一年度的集中考核。两次考核不通过者,按照《中科院研究生院学生管理规定》予以退学。

  2、中期考核(2学分)

  中期考核主要考核研究士生在培养期间论文工作进展情况、取得的阶段性成果、存在的主要问题、拟解决的途径、下一步工作计划及论文预计完成时间等。研究生须撰写《研究生学位论文中期报告》和填写《研究生学位论文中期考核登记表》,经导师审核同意后,方可进行中期考核。

  硕士研究生中期考核在入学后第5学期内进行。中期考核小组由3名具有高级技术职称的研究人员组成。除保密论文外,中期考核应公开进行。

  中期考核的结果有四类: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中期考核通过者准予继续进行工作;不通过者须在半年内重新考核一次。第二次考核仍未通过者,按照《中科院研究生院学生管理规定》予以退学。

  3、学术报告和社会实践(2学分)

  为了促使研究生能主动关心和了解国内外本学科前沿的发展动向,开阔视野,启发创造力。要求每个硕士研究生,在学期间应至少参加5次学术报告。

  研究生完成科研课题的过程中,还须完成一定工作量的助研工作,或参加所内外组织的各类社会实践活动。参加学术报告和社会实践的情况均应记录在《研究生学术报告及社会实践表》中,申请答辩前由导师签字认可后提交研究生部备案,可取得2学分。

  

  四、培养方式

  1、对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实行导师负责制,采取导师负责与研究室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式,不设副导师和导师组。

  2、培养工作应遵循课程学习与论文工作并重,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在学习基础理论知识时须在一级学科范围内选课,拓宽知识面。在科研工作中应重视对学生的实际科学研究方法和能力的培养,进行从文献查阅、实验方案实施到综合分析的全过程训练。

  3、导师应根据培养方案的要求,结合本专业特点和研究生的基础制订研究生培养计划,并交研究生部一份备案。培养计划对研究生的课程学习、论文工作、学术活动、实验技术方法的训练等提出具体要求和时间安排。研究工作的阶段成果应及时在国内外本学科专业核心刊物上发表(具体见:《中科院合肥研究院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资格科研成果要求汇总表》),这将作为审查研究生论文答辩资格的依据之一。

  4、导师、研究室和研究生部都必须重视和加强对研究生的政治思想工作和品德教育,促进研究生德、智、体全面、健康的发展。

  

  五、学位论文

  硕士学位论文是衡量硕士研究生学术水平的重要标志,论文工作是培养研究生掌握科学研究方法,具备从事科学研究能力的重要环节,其目的是使研究生在科研方面受到全面的基础训练,从而达到培养目标的要求。

  1、论文选题原则:从本学科发展出发,着重选择对国民经济具有一定实用价值或具有一定理论意义的课题,研究生论文应做到有所发现或提出新见解。论文宜尽量结合导师或课题组所承担的研究课题,这样既可使研究生在学习期间就能为国家做出贡献,又能使研究生学习的经费和设备等条件得到较好保证。在选题时还要充分考虑学生特长,使他们的聪明才智得以充分发挥。

  2、在论文工作中导师的作用:主要是指导研究方向和选题,制订培养计划,培养研究方法,检查论文工作进度和考核论文水平。导师在指导过程中需十分注意充分发挥研究生的主观能动性,鼓励他们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

  3、学位论文工作步骤:

  ㈠、进行文献调研,应掌握必需的有关研究课题国内外研究进展,作出分析和评价,撰写文献总结和综述。

  ㈡、确定论文题目,提出研究方案和论文工作计划,经导师同意后,按此进行工作。

  ㈢、在导师指导下从事学位论文的理论计算和实验工作,并至少每两周一次向导师汇报和与导师讨论工作进展。

  ㈣、撰写论文、进行答辩。答辩通过者由合肥研究院学位委员会审查批准,准予毕业和拟授予学位。

  4、学位论文的标准

  ㈠、研究生的学位论文应在导师指导下,由研究生本人独立完成。几个人合作研究的项目,论文应分别撰写,内容应侧重于本人的研究工作,有关共同部分应加以说明。

  ㈡、论文的内容至少应在理论分析、方案设计、计算方法、数据处理、仪器设备、实验方法、测试技术等某一方面或几个方面有一定的新见解、新结果或改进创新。

  ㈢、论文的理论部分要概念清晰、分析严谨;论文的实验部分,数据要真实可靠,具有可重复性,数据处理方法合理;论文叙述要文字通顺、条理清楚、逻辑性强,使用的计量单位和制图规范符合学术刊物的出版标准。

  ㈣、论文内容一般应包括:

  a、前置部分:论文封面(按研究生院统一格式)

  论文摘要

  论文目录

  论文摘要:应概括地反映出本论文的主要内容,主要说明本论文的研究目的、内容、方法、成果和结论。要突出本论文的创造性成果或新见解,不要与引言相混淆。中文摘要力求语言精炼准确,字数在500字左右。英文摘要内容要与中文摘要内容一致。并在英文题目下面第一行写研究生姓名。专业名称用括号括起后,置于姓名之后。研究生姓名下面的一行写导师姓名,格式为:Directed by……。无论中英文摘要都必须在摘要页的最下方另起一行,注明本文的关键词(3~5个)。

  

  

  b、主体部分:论文引言

  论文正文

  论文结论

  论文引言:是学位论文主体部分的开端,要求言简意赅,不要与摘要雷同或成为摘要的注解。除了说明研究目的、方法、结果等外,还应评述国内外研究现状和相关领域中已有的研究成果;介绍本项研究工作前提和任务,理论依据和实验基础,涉及范围和预期结果以及该论文在已有的基础上所解决的问题。

  论文正文:各具体章节

  论文结论:是学位论文最终和总体的结论,是整篇论文的归宿。应精炼、准确、完整。着重阐述作者研究的创造性成果及其在本研究领域中的意义,还可进一步提出需要讨论的问题和建议。

  

  c、后置部分:参考文献

  发表文章目录

  致谢

  参考文献:学位论文的撰写应本着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凡有引用他人成果之处,均应按论文中所引用的顺序列于文末。参考文献的著录均应符合国家有关标准(按照GB/T 7714-2005《文后参考文献著录格式》执行)。

  发表文章目录:指学位申请者在学期间在各类正式刊物上发表或已被接受的学术论文。

  致谢:表达作者对完成论文和学业提供帮助的老师、同学、领导、同事及亲属的感激之情。

  

  六、论文答辩

  ㈠、硕士研究生完成论文后,先送导师审阅、定稿。定稿后,由导师提供论文已定稿的书面说明、论文答辩委员会组成人员初步建议名单,以及论文打印件2份提交研究生部。由研究生部负责送审论文和主持答辩工作。论文答辩通过后,方可复印、装订,并提交研究生部正式论文4本和电子版。

  硕士学位论文一般需在答辩之日前20天送审,必须经2名硕导或博导初审。初审专家至少须有1名外单位人员担任。对是否达到硕士论文的水平,是否可进行答辩或需修改后进行论文答辩写出明确意见。

  ㈡、硕士论文答辩委员会由3名专家组成(硕导或博导),至少有一位外单位专家。答辩委员会主席由硕导或博导担任。

  ㈢、硕士学位论文答辩在本院公开举行,通过的硕士论文或摘要可公开发表(保密内容除外)。

  附:研究生答辩需准备的表格和文件:

  1、中科院研究生院学位申请书(一式二份);

  2、中科院论文答辩情况和学位授予决议书(一式二份);

  3、中科院合肥研究院毕业研究生登记表(一式二份);

  4、中科院合肥研究院研究生开题报告登记表;

  5、中科院合肥研究院研究生论文中期检查登记表;

  6、中科院合肥研究院研究生必修环节登记表;

  7、在学期间发表论文和申请专利复印件;

  8、答辩委员会聘书若干份;

  9、评阅人聘书若干份;

  10、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硕士学位评阅书若干份。

  

  七、学位授予

  硕士研究生论文答辩材料于每年12月底和6月底提交研究院学位委员会初审,建议授予硕士学位。审议方式:先由研究生部或参加论文答辩会的学位委员会进行情况介绍,再以无记名投票方式表决,获票数超过到会人员的三分之二者,方可建议授予硕士学位。研究生部每年1月和7月汇总初审通过名单上报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学位评定委员会终审。

  硕士学位论文答辩通过后,应按国家规定将硕士论文送北京图书馆,中国科技情报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图书馆及研究院图书馆各一份保存。

  为了维护我国学位声誉,坚决反对和抵制各种不正之风。每年研究院学位委员会对授予学位人员论文要进行自检评估。

    

  中国科学院合肥研究院

  博  士  研  究  生  培  养  方  案

  (二○一○年六月十三日修订)

  

  为适应创新型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对高层次人才的新要求,规范和加强中国科学院合肥研究院的研究生培养工作,不断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根据教育部和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有关文件精神及合肥研究院的具体情况,在总结原培养方案的基础上,修订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如下:

  一、培养目标

  研究生培养目标必须贯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特别要注重研究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培养,具体要求如下:

  ㈠、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行端正;诚实守信,学风严谨,团结协作,具有良好的科研道德和敬业精神。

  ㈡、在博士专业及相关领域内,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熟练掌握本学科的现代实验方法和技能;掌握所从事的研究方向和相关领域的发展趋势;能熟练地运用第一门外国语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并有较好的写作和听说能力。

  ㈢、具有严谨的治学态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科学方法和工作作风,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及工程项目设计研究的能力,具有解决科学及工程项目中关键问题的创新能力,具有一定的组织协调能力、合作能力,具有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竞争和应变能力。

  ㈣、具有强健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二、学习年限

  非定向博士生,学习年限一般为三年;定向博士生的学习年限应不超过六年。

  博士生的学习时间主要用于进行科学研究和撰写学位论文,应在规定年限内完成学习任务。如果确因客观因素,非定向博士生未能完成学习任务,需由博士生提出申请,经导师和研究生部批准后,最多可以延长一年学习时间。延长学习期间的所有费用由导师所在课题支付。 

  三、课程设置

  博士生学位课程由公共学位课、专业学位课和必修环节三部分组成,总学分应不低于12分。其中公共学位课(现代科学技术革命与马克思主义和外语)以课堂教学为主,由研究生部统一组织;专业学位课学习可采用读书笔记报告或笔试等多种形式,由导师和导师组负责。博士生学位课程学习时间可根据科研工作需要确定,一般应安排在第一学期,最迟应在入学后的一年半内完成。申请博士学位研究生通过全部学位学习课程考试,成绩合格者方可参加博士论文答辩。考试成绩不合格者不得补考,并取消学籍。

  ㈠、  公共学位课,3学分,其中:

  课程名称

  学时

  学分

  英语

  80

  2

  现代科学技术革命与马克思主义

  36

  1

  

  ㈡、专业学位课,2门,各2学分

  专业学位课程设置应注重综合性、前沿性和交叉性,以综述性前沿讲座为主,其内容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是拓宽专业基础所需要的理论和实验课程,另一方面是为进入学科前沿,结合研究课题所需阅读的专著、文献和必须掌握的新理论,新方法等。对于学科交叉或所学专业,研究方向改变的博士生,必须补充学习2-3门本专业或相关专业的基础理论或专业课程。课程的选择和内容应注意与硕士学位课程的衔接,在硕士学位课程的基础上拓宽加深。

  专业学位课的学习方式主要是在导师指导下,通过阅读大量的文献、专著,撰写读书报告的方式来完成;考试须由研究生部组织,三位研究员(或相当的专业技术职务)组成的考试委员会主持。考试成绩由考试委员会主席签字生效。

  ㈢、必修环节,5学分。

  必修环节包括开题报告1学分、中期考核2学分、学术报告1学分和社会实践1学分。必修环节以考查为主,必修环节的总学分数不少于5学分。

  1、开题报告(1学分)

  研究生在广泛调查研究、阅读文献资料、弄清主攻方向的前沿成果和发展动态的基础上,自己提出学位论文选题。选题应尽可能对学术发展、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有重要意义。就选题意义、前人相关成果、材料基础与实验条件、拟采取的理论与方法等方面作学位论文选题报告,尽可能广泛地听取专家意见。

  研究生应在规定的时间内,就选题的背景意义、国内外研究动态及发展趋势、主要研究内容、拟采取的技术路线及研究方法、预期成果、论文工作时间安排等方面,撰写《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导师和指导小组应严格把关。研究生填写《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报告登记表》,经导师同意后,方可进行开题报告。除保密论文外,开题报告应公开进行。博士研究生开题报告一般应在第二学期前完成。

  为保证研究生培养质量,在开题报告环节采取集中考核,统一考核标准,实行相对比例的通过率。研究生部根据学生论文的研究方向对学生进行分组,开题包括考核小组由5位具有高级技术职称的研究人员组成,各组主席应为学科专业委员会,考核小组名单须经学科专业委员会审定。考核小组就学生的论文选题、文献综述、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报告的表述和报告写作等几个方面进行评分,满分100分。开题报告考核总分低于60分的学生,需参加下一年度的集中考核。两次考核均不通过者,按照《中科院研究生院学生管理规定》进行分流、退学。

  2、中期考核(2学分)

  中期考核主要考核研究生在培养期间论文工作进展情况、取得的阶段性成果、存在的主要问题、拟解决的途径、下一步工作计划及论文预计完成时间等。研究生需撰写《研究生学位论文中期报告》和填写《研究生学位论文中期考核登记表》,经导师审核同意后,方可进行中期考核。

  博士研究生中期考核在入学后第5学期内完成。中期考核小组由5名具有高级技术职称的研究人员组成。除保密论文外,中期考核应公开进行。

  中期考核的结果有四类: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中期考核通过者准予继续进行工作;不通过者须在半年内重新考核一次。第二次考核仍未通过者,按照《中科院研究生院学生管理规定》进行分流、退学。

  3、学术报告和社会实践(2学分)

  为了促使研究生能主动关心和了解国内外本学科前沿的发展动态,开阔视野,启发创造力。要求每个博士研究生应公开做学术报告和参加学术报告至少8次。

  研究生完成科研课题的过程中,还须完成一定工作量的助研工作,或参加所内外组织的各类社会实践活动。参加学术报告和社会实践的情况均应记录在《研究生学术报告及社会实践表》中,申请答辩前由导师签字认可交研究生部备案,可取得2学分。

  四、培养方式

  博士研究生的培养方式是以科学研究工作为主。重点培养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和进行创造性研究工作的能力。并应根据专业培养方案的要求,学位论文工作的需要和个人特点,继续学习一些有关课程。使他们在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学会进行创造性研究工作所必须的一套科学工作方法,同时要培养严肃的科学态度、严谨的工作作风和严密的思维逻辑。

  博士生的培养工作采取导师负责制,指导方式可采取导师指导或导师指导小组集体指导的方法。鼓励跨学科、跨单位聘请有关科学家或教师参加指导小组,以利于拓宽知识领域。开阔研究思路,发展交叉边缘学科。

  博士生入学后由导师或博士生指导小组,根据培养方案中规定的要求,结合博士生的个人特点,拟订博士生培养计划,并报研究生部备案。培养计划应对课程学习,文献阅读、科学研究、学位论文工作等作出安排。对博士生的培养必须自始至终贯彻高标准、严要求。做到有计划、有检查、有筛选。博士生入学后的一年半到二年时组织中期考核。包括对学位课程的综合考试和博士生的论文选题与设计方案的审核。通过中期考核的博士生可正式进入论文阶段。两次考核不能通过者,取消博士生资格。

  研究工作的阶段成果应及时在国内外本学科专业核心刊物上发表(具体见:《中科院合肥研究院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资格科研成果要求汇总表》),这将作为审查研究生论文答辩资格的依据之一。

  五、学位论文

  博士学位论文是衡量博士研究生学术水平的重要标志,应当表明论文作者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能力,反映作者在本学科上掌握了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知识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论文工作是培养研究生熟练掌握科学研究方法,具备独立从事科学研究能力的重要环节,其目的是使研究生在科研方面受到全面的基础训练,从而达到培养目标的要求。

  1、论文选题原则:从本学科发展出发,着重选择在国际上属于学科前沿的课题或对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有重要意义的课题,博士论文要突出论文在科学和专门技术上的创新性和先进性,做到有所发现或提出新见解。论文宜尽量结合导师或课题组所承担的研究课题,这样既可使研究生在学习期间就能为国家做出贡献,又能使研究生学习的经费和设备等条件得到较好保证。在选题时还要充分考虑学生特长,使他们的聪明才智得以充分发挥。

  2、在论文工作中导师的作用:主要是指导研究方向和选题,制订培养计划,培养研究方法,检查论文工作进度和考核论文水平。导师在指导过程中需十分注意充分发挥研究生的主观能动性,鼓励他们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

  3、学位论文工作步骤:

  ㈠、进行文献调研,应掌握必需的有关研究课题的国内外研究进展,作出分析和评价,撰写文献总结和综述。

  ㈡、确定论文题目,提出研究方案和论文工作计划,经导师同意后,按此进行工作。

  ㈢、在导师指导下从事学位论文的理论、计算和实验工作,并至少每两周一次向导师汇报和与导师讨论工作进展。

  ㈣、撰写论文、进行答辩。答辩通过者由所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查批准,准予毕业和授予学位。

  4、学位论文的标准

  ㈠、研究生的学位论文应在导师指导下,由研究生本人独立完成。几个人合作研究的项目,论文应分别撰写,内容应侧重于本人的研究工作,有关共同部分应加以说明。

  ㈡、论文的内容至少应在理论分析、方案设计、计算方法、数据处理等某一方面或几个方面有一定的新见解、新结果或改进创新,着重对该研究方向的历史与当前研究动态作出系统评述,并对自己创造性成果作出详细的阐述。

  ㈢、论文的理论部分要概念清晰、论据正确无误、分析严谨;论文的实验部分,数据要真实可靠,具有可重复性,数据处理方法合理,并对处理结果所作出的结论应作理论上的阐述和深入的讨论;论文叙述要文字通顺、条理清楚、逻辑性强,使用的计量单位和制图规范符合学术刊物的出版标准。

  ㈣、论文内容一般应包括:

  a、前置部分:论文封面(按研究生院统一格式)

  论文摘要

  论文目录

  论文摘要:应概括地反映出本论文的主要内容,主要说明本论文的研究目的、内容、方法、成果和结论。要突出本论文的创造性成果或新见解,不要与引言相混淆。中文摘要力求语言精炼准确,字数在500字左右。英文摘要内容要与中文摘要内容一致。并在英文题目下面第一行写研究生姓名。专业名称用括号括起后,置于姓名之后。研究生姓名下面的一行写导师姓名,格式为:Directed by……。无论中英文摘要都必须在摘要页的最下方另起一行,注明本文的关键词(3~5个)。

  b、主体部分:论文引言

  论文正文

  论文结论

  论文引言:是学位论文主体部分的开端,要求言简意赅,不要与摘要雷同或成为摘要的注解。除了说明研究目的、方法、结果等外,还应评述国内外研究现状和相关领域中已有的研究成果;介绍本项研究工作前提和任务,理论依据和实验基础,涉及范围和预期结果以及该论文在已有的基础上所解决的问题。

  论文正文:各具体章节

  论文结论:是学位论文最终和总体的结论,是整篇论文的归宿。应精炼、准确、完整。着重阐述作者研究的创造性成果及其在本研究领域中的意义,还可进一步提出需要讨论的问题和建议。

  c、后置部分:参考文献

  发表文章目录

  致谢

  参考文献:学位论文的撰写应本着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凡有引用他人成果之处,均应按论文中所引用的顺序列于文末。参考文献的著录均应符合国家有关标准(按照GB/T 7714-2005《文后参考文献著录格式》执行)。

  发表文章目录:指学位申请者在学期间在各类正式刊物上发表或已被接受的学术论文。

  致谢:表达作者对完成论文和学业提供帮助的老师、同学、领导、同事及亲属的感激之情。

  六、论文答辩

  博士研究生完成论文后,先送导师审阅、定稿。定稿后,由导师提供论文已定稿的书面说明、导师对论文的详细学术评语、论文答辩委员会组成人员初步建议名单,以及论文打印件5份提交研究生部。由研究生部负责送审论文和主持答辩工作。论文答辩通过后,方可复印、装订,并提交研究生部正式论文5本和电子版。

  ㈠、博士学位论文一般需在答辩之日前45天送审,必须经5名研究员(或相当职称)专家进行初审,其中博导不少于3名。初审专家至少须有2名外单位人员担任。对是否达到博士论文的水平,是否可进行答辩或需修改后进行论文答辩写出明确意见。

  ㈡、博士论文答辩委员会由5人组成,其中所外专家不少于2名、博导不少于3名。答辩委员会设主席一人(应是该学位论文所涉及学科领域中学术造诣较深的博导担任),秘书一人。答辩委员会委员中须有不少于3名专家担任论文评阅人(其中须有不少于2名为外单位专家)。答辩人导师不作为论文答辩委员会成员。

  ㈢、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在研究院公开举行,已经通过答辩的博士学位论文或摘要应当公开发表(保密专业除外),博士学位论文答辩不合格的,经论文答辩委员会同意,报学位评定委员会批准,可在一年内修改补充论文,重新答辩一次。

  附:研究生答辩需准备的表格和材料:

  1、中科院研究生院学位申请书(一式二份);

  2、中科院论文答辩情况和学位授予决议书(一式二份);

  3、中科院合肥研究院毕业研究生登记表(一式二份);

  4、中科院合肥研究院研究生培养计划表;

  5、中科院合肥研究院研究生开题报告登记表;

  6、中科院合肥研究院研究生论文中期检查登记表;

  7、中科院合肥研究院研究生必修环节登记表;

  8、在学期间发表论文和申请专利复印件;

  9、答辩委员会聘书若干份;

  10、评阅人聘书若干份;

  11、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硕士学位评阅书若干份。

  七、学位授予

  博士研究生论文答辩材料于每年12月底和6月底提交研究院学位委员会初审,建议授予博士学位。审议方式:先由研究生部或参加论文答辩会的学位委员会进行情况介绍,再以无记名投票方式表决,获票数超过到会人员的三分之二者,方可建议授予博士学位。研究生部每年1月和7月汇总初审通过名单上报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学位评定委员会终审。

  博士学位论文答辩通过后,应按国家规定将硕士论文送北京图书馆,中国科技情报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图书馆及研究院图书馆各一份保存。

  为了维护我国学位声誉,坚决反对和抵制各种不正之风。每年研究院学位委员会对授予学位人员论文要进行自检评估。

      

  中国科学院合肥研究院

  硕-博 连 读 研  究  生  培  养  方  案

  (二○一○年六月十二日修订)

  

  为适应创新型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对高层次人才的新要求,规范和加强中国科学院合肥研究院的研究生培养工作,不断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根据教育部和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有关文件精神及合肥研究院的具体情况,在总结原培养方案的基础上,修订硕-博连读研究生培养方案如下:

  一、培养目标

  研究生培养目标必须贯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特别要注重研究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培养,具体要求如下:

  ㈠、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行端正;诚实守信,学风严谨,团结协作,具有良好的科研道德和敬业精神。

  ㈡、在博士专业及相关领域内,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熟练掌握本学科的现代实验方法和技能;掌握所从事的研究方向和相关领域的发展趋势;能熟练地运用第一门外国语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并有较好的写作和听说能力。

  ㈢、具有严谨的治学态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科学方法和工作作风,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及工程项目设计研究的能力,具有解决科学及工程项目中关键问题的创新能力,具有一定的组织协调能力、合作能力,具有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竞争和应变能力。

  ㈣、具有强健的体魄

  二、学习年限

  硕-博连读研究生的学习年限一般为五年,根据实际情况允许培养年限采取弹性学制,最长学习年限应不超过八年(含休学)。

  三、课程设置

  硕博连读研究生课程实行学分制管理。申请学位所需的学分由课程学习学分和必修环节学分两部分组成,其中课程学习学分不低于37学分,必修环节学分不低于5学分。课程学习包括学位课和非学位课,学位课:公共学位课、专业学位课;非学位课:专业选修课。为了保证教学质量,利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教学优势,我院研究生学位课程全部委托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代为培养;博士生公共学位课由研究生部组织统一授课。

  ㈠学位课

  1、公共必修课,10学分,其中:

  课程名称

  学时

  学分

  硕士学位英语

  144

  4

  自然辩证法概论

  54

  2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36

  1

  博士学位英语

  80

  2

  现代科学技术革命与马克思

  主义哲学

  36

  1

  

  2、学科基础课和专业课,5-6门,16学分。

  专业必修课程包括学科专业内各研究方向的基础理论和专业课,它们由指导老师根据培养方案的要求和学生的具体情况确定。要求加强基础性和系统性,兼顾学科前沿和应用技术,目的是使研究生掌握从事本专业的专业基础知识和了解学科前沿。一般为5-6门,总学分应不低于16学分。

  ㈡、非学位课

  学位选修课,3-6门,11-21学分。

  为了拓宽知识面,更有效地开发智力,学生可选修一些跨专业的课程。具体科目由学生与导师商讨后确定。要求研究生至少选修一门本学科所属一级学科以外的课程。选文科及体育课程不计学分。在大学期间未修过计算机和算法语言课的研究生,必须选修计算机课程,但只能作为补修大学课程,不计学分。

  ㈢、必修环节,5学分。

  必修环节包括开题报告1学分、中期考核2学分、学术报告1学分和社会实践1学分。必修环节以考查为主,必修环节的总学分数不少于5学分。

  1、开题报告(1学分)

  研究生在广泛调查研究、阅读文献资料、弄清主攻方向的前沿成果和发展动态的基础上,自己提出学位论文选题。选题应尽可能对学术发展、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有重要意义。就选题意义、前人相关成果、材料基础与实验条件、拟采取的理论与方法等方面作学位论文选题报告,尽可能广泛地听取专家意见。

  研究生应在规定的时间内,就选题的背景意义、国内外研究动态及发展趋势、主要研究内容、拟采取的技术路线及研究方法、预期成果、论文工作时间安排等方面,撰写《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导师和指导小组应严格把关。研究生填写《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报告登记表》,经导师同意后,方可进行开题报告。除保密论文外,开题报告应公开进行。博士研究生开题报告一般应在第二学期前完成。

  为保证研究生培养质量,在开题报告环节采取集中考核,统一考核标准,实行相对比例的通过率。研究生部根据学生论文的研究方向对学生进行分组,开题包括考核小组由5位具有高级技术职称的研究人员组成,各组主席应为学科专业委员会,考核小组名单须经学科专业委员会审定。考核小组就学生的论文选题、文献综述、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报告的表述和报告写作等几个方面进行评分,满分100分。开题报告考核总分低于60分的学生,需参加下一年度的集中考核。两次考核均不通过者,按照《中科院研究生院学生管理规定》进行分流,硕博连读研究生可转为硕士研究生培养。

  2、中期考核(2学分)

  中期考核主要考核研究生在培养期间论文工作进展情况、取得的阶段性成果、存在的主要问题、拟解决的途径、下一步工作计划及论文预计完成时间等。研究生须撰写《研究生学位论文中期报告》和填写《研究生学位论文中期考核登记表》,经导师审核同意后,方可进行中期考核。

  博士研究生中期考核在入学后第5学期内完成。中期考核小组由5名具有高级技术职称的研究人员组成。除保密论文外,中期考核应公开进行。

  中期考核的结果有四类: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中期考核通过者准予继续进行工作;不通过者须在半年内重新考核一次。第二次考核仍未通过者,按照《中科院研究生院学生管理规定》进行分流,硕博连读研究生可转为硕士研究生培养。

  3、学术报告和社会实践(2学分)

  为了促使研究生能主动关心和了解国内外本学科前沿的发展动态,开阔视野,启发创造力。要求每个博士研究生应公开做学术报告和参加学术报告至少8次。

  研究生完成科研课题的过程中,还须完成一定工作量的助研工作,或参加所内外组织的各类社会实践活动。参加学术报告和社会实践的情况均应记录在《研究生学术报告及社会实践表》中,申请答辩前由导师签字认可交研究生部备案,可取得2学分。

  四、攻读博士学位资格认定

  硕-博连读研究生在第一阶段学位课程学习结束,成绩达到良好以上者,方可参加攻读博士学位资格认定。攻读博士学位资格认定采取笔试或专业综合知识答辩等方式。

  1、笔试

  笔试由研究生部组织专家命题和考务,笔试试题覆盖学科涵盖性课程、主攻专业方向性课程和部分工具性课程。

  2、专业综合知识答辩

  专业综合知识答辩由硕博连读生向考核委员会进行综合知识答辩报告。考核委员会由学位委员会聘请的5-7名同行专家组成(其中博导不少于4名),主要考核硕博连读生相关学科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掌握情况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

  未通过资格考核的研究生,按照《中科院合肥研究院学生管理规定》进行分流。

  五、培养方式

  硕-博连读研究生的培养方式是以科学研究工作为主,重点培养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和进行创造性研究工作的能力,并应根据专业培养方案的要求,学位论文工作的需要和个人特点,继续学习一些有关课程。使他们在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学会进行创造性的研究工作所必须的一套科学工作方法,同时要培养严肃的科学态度、严谨的工作作风和严密的思维逻辑。

  硕-博连读研究生的培养工作采取导师负责制,指导方式可采取导师指导或以导师为首额定指导小组集体指导的方法。鼓励跨学科、跨单位聘请有关科学家或教师参加指导小组,以利于拓宽知识领域。开阔研究思路,发展交叉边缘学科。

  通过博士学位资格认定后由导师或指导小组,根据培养方案中规定的要求,结合硕-博连读生的个人特点,拟订硕-博连读研究生培养计划,并报研究生部备案。培养计划应对课程学习,文献阅读、科学研究、学位论文工作等作出安排。对硕-博连读研究生的培养必须自始至终贯彻高标准、严要求。做到有计划、有检查、有筛选。转博后的一年到一年半时组织中期考核,包括对论文选题与设计方案的审核。两次考核不能通过者,取消博士生资格。

  研究工作的阶段成果应及时在国内外本学科专业核心刊物上发表(具体见:《中科院合肥研究院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资格科研成果要求汇总表》),这将作为审查研究生论文答辩资格的依据之一。

  六、学位论文

  博士学位论文是衡量博士研究生学术水平的重要标志,应当表明论文作者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能力,反映作者在本学科上掌握了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知识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论文工作是培养研究生熟练掌握科学研究方法,具备独立从事科学研究能力的重要环节,其目的是使研究生在科研方面受到全面的基础训练,从而达到培养目标的要求。

  1、论文选题原则:从本学科发展出发,着重选择在国际上属于学科前沿的课题或对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有重要意义的课题,博士论文要突出论文在科学和专门技术上的创新性和先进性,做到有所发现或提出新见解。论文宜尽量结合导师或课题组所承担的研究课题,这样既可使研究生在学习期间就能为国家做出贡献,又能使研究生学习的经费和设备等条件得到较好保证。在选题时还要充分考虑学生特长,使他们的聪明才智得以充分发挥。

  2、在论文工作中导师的作用:主要是指导研究方向和选题,制订培养计划,培养研究方法,检查论文工作进度和考核论文水平。导师在指导过程中需十分注意充分发挥研究生的主观能动性,鼓励他们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

  3、学位论文工作步骤:

  ㈠、进行文献调研,应掌握必需的有关研究课题的国内外研究进展,作出分析和评价,撰写文献总结和综述。

  ㈡、确定论文题目,提出研究方案和论文工作计划,经导师同意后,按此进行工作。

  ㈢、在导师指导下从事学位论文的理论、计算和实验工作,并至少每两周一次向导师汇报和与导师讨论工作进展。

  ㈣、撰写论文、进行答辩。答辩通过者由所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查批准,准予毕业和授予学位。

  4、学位论文的标准

  ㈠、研究生的学位论文应在导师指导下,由研究生本人独立完成。几个人合作研究的项目,论文应分别撰写,内容应侧重于本人的研究工作,有关共同部分应加以说明。

  ㈡、论文的内容至少应在理论分析、方案设计、计算方法、数据处理等某一方面或几个方面有一定的新见解、新结果或改进创新,着重对该研究方向的历史与当前研究动态作出系统的评述,并对自己的创造性成果作出详细的阐述。

  ㈢、论文的理论部分要概念清晰、论据正确无误、分析严谨;论文的实验部分,数据要真实可靠,具有可重复性,数据处理方法合理,并对处理结果所作出的结论应作理论上的阐述和深入的讨论;论文叙述要文字通顺、条理清楚、逻辑性强,使用的计量单位和制图规范符合学术刊物的出版标准。

  ㈣、论文内容一般应包括:

  a、前置部分:论文封面(由研究生部统一印制)

  论文摘要

  论文目录

  论文摘要:应概括地反映出本论文的主要内容,主要说明本论文的研究目的、内容、方法、成果和结论。要突出本论文的创造性成果或新见解,不要与引言相混淆。中文摘要力求语言精炼准确,字数在500字左右。英文摘要内容要与中文摘要内容一致。并在英文题目下面第一行写研究生姓名。专业名称用括号括起后,置于姓名之后。研究生姓名下面的一行写导师姓名,格式为:Directed by……。无论中英文摘要都必须在摘要页的最下方另起一行,注明本文的关键词(3~5个)。

  b、主体部分:论文引言

  论文正文

  论文结论

  论文引言:是学位论文主体部分的开端,要求言简意赅,不要与摘要雷同或成为摘要的注解。除了说明研究目的、方法、结果等外,还应评述国内外研究现状和相关领域中已有的研究成果;介绍本项研究工作前提和任务,理论依据和实验基础,涉及范围和预期结果以及该论文在已有的基础上所解决的问题。

  论文正文:各具体章节

  论文结论:是学位论文最终和总体的结论,是整篇论文的归宿。应精炼、准确、完整。着重阐述作者研究的创造性成果及其在本研究领域中的意义,还可进一步提出需要讨论的问题和建议。

   c、后置部分:参考文献

  发表文章目录

  致谢

  参考文献:学位论文的撰写应本着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凡有引用他人成果之处,均应按论文中所引用的顺序列于文末。参考文献的著录均应符合国家有关标准(按照GB/T 7714-2005《文后参考文献著录格式》执行)。

  发表文章目录:指学位申请者在学期间在各类正式刊物上发表或已被接受的学术论文。

  致谢:表达作者对完成论文和学业提供帮助的老师、同学、领导、同事及亲属的感激之情。

  

  七、论文答辩

  博士研究生完成论文后,先送导师审阅、定稿。定稿后,由导师提供论文已定稿的书面说明、导师对论文的详细学术评语、论文答辩委员会组成人员初步名单,以及论文打印件5份提交研究生部。由研究生部负责送审论文和主持答辩工作。论文答辩通过后,方可复印、装订,并提交研究生部正式论文5本和电子版。

  ㈠、博士学位论文一般需在答辩之日前45天送审,必须经5名研究员(或相当职称)专家进行初审,其中博导不少于3名。初审专家至少须有2名外单位人员担任。对是否达到博士论文的水平,是否可进行答辩或需修改后进行论文答辩写出明确意见。

  ㈡、博士论文答辩委员会由5人组成,其中所外专家不少于2名、博导不少于3名。答辩委员会设主席一人(应是该学位论文所涉及学科领域中学术造诣较深的博导担任),秘书一人。答辩委员会委员中须有不少于3名专家担任论文评阅人(其中须有不少于2名为外单位专家)。答辩人导师不作为论文答辩委员会成员。

  ㈢、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在研究院公开举行,已经通过答辩的博士学位论文或摘要应当公开发表(保密专业除外),博士学位论文答辩不合格的,经论文答辩委员会同意,报学位评定委员会批准,可在一年内修改补充论文,重新答辩一次。

  附:研究生答辩需准备的表格和材料:

  1、中科院研究生院学位申请书(一式二份);

  2、中科院论文答辩情况和学位授予决议书(一式二份);

  3、中科院合肥研究院毕业研究生登记表(一式二份);

  4、中科院合肥研究院研究生培养计划表;

  5、中科院合肥研究院研究生开题报告登记表;

  6、中科院合肥研究院研究生论文中期检查登记表;

  7、中科院合肥研究院研究生必修环节登记表;

  8、在学期间发表论文和申请专利复印件;

  9、答辩委员会聘书若干份;

  10、评阅人聘书若干份;

  11、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硕士学位评阅书若干份。

  

  

  

  八、学位授予

  博士研究生论文答辩材料于每年12月底和6月底提交研究院学位委员会初审,建议授予硕士学位。审议方式:先由研究生部或参加论文答辩会的学位委员会进行情况介绍,再以无记名投票方式表决,获票数超过到会人员的三分之二者,方可建议授予硕士学位。研究生部每年1月和7月汇总初审通过名单上报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学位评定委员会终审。

  硕士学位论文答辩通过后,应按国家规定将硕士论文送北京图书馆,中国科技情报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图书馆及研究院图书馆各一份保存。

  为了维护我国学位声誉,坚决反对和抵制各种不正之风。每年研究院学位委员会对授予学位人员论文要进行自检评估。

   

   

  中国科学院合肥研究院

  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二○一○年六月十三日修订)

  为适应创新型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对高层次人才的新要求,规范和加强中国科学院合肥研究院的研究生培养工作,保证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质量,特制定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全日制专业学位是与工程领域任职资格相联系的专业性学位,培养应用型、复合式高层次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人才。具体要求如下:

  ㈠、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行端正;诚实守信,学风严谨,团结协作,具有良好的科研道德和敬业精神。

  ㈡、掌握所从事领域的基础理论、先进技术方法和手段,在领域的某一方向具有独立从事工程设计、工程实施,工程研究、工程开发、工程管理等能力;比较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能顺利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并有较好的读、写、听、说能力。

  ㈢、具有强健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二、学习年限

  学习年限一般为3年,最长学习年限不得超过4年。

  

  三、课程设置

  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课程实行学分制管理。申请学位所需的学分由课程学习学分和必修环节学分两部分组成,其中课程学习学分不低于30学分,必修环节学分不低于5学分。课程学习包括学位课和非学位课,学位课:公共学位课、学科基础课和专业课;非学位课:专业选修课。为了保证教学质量,利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教学优势,我院研究生学位课程全部委托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代为培养。

  ㈠学位课

  1、公共学位课,9学分,其中:

  课程名称

  学时

  学分

  英语

  144

  4

  自然辩证法概论

  54

  2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36

  1

  知识产权

  20

  1

  信息检索

  20

  1

 

  2、学科基础课和专业课,3-4门,10学分

  学科基础课和专业课由指导老师根据培养方案的要求和学生的具体情况确定。要求加强基础性和系统性,兼顾学科前沿和应用技术,目的是使研究生掌握从事本专业的专业基础知识和了解学科前沿。一般为3-4门,总学分应不低于10学分。

  ㈡非学位课

  专业选修课程,3-6门,11-21学分

  为了拓宽知识面,更有效地开发智力,学生可选修一些跨专业的课程。具体科目由学生与导师商讨后确定。要求研究生至少选修一门本学科所属一级学科以外的课程。选文科及体育课程不计学分。在大学期间未修过计算机和算法语言课的研究生,必须选修计算机课程,但只能作为补修大学课程,不计学分。

  ㈢、必修环节,5学分

  必修环节包括开题报告1学分、中期考核2学分、学术报告1学分和社会实践1学分。必修环节以考查为主,必修环节的总学分数不少于5学分。

  1、开题报告(1学分)

  研究生在广泛调查研究、阅读文献资料、搞清楚主攻方向上的前沿成果和发展动态的基础上,自己提出学位论文选题。选题应尽可能对学术发展、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有重要意义。就选题意义、前人相关成果、材料基础与实验条件、拟采取的理论与方法等方面作学位论文选题报告,尽可能广泛地听取专家意见。

  研究生应在规定的时间内,就选题的背景意义、国内外研究动态及发展趋势、主要研究内容、拟采取的技术路线及研究方法、预期成果、论文工作时间安排等方面,撰写《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导师和指导小组应严格把关。研究生填写《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报告登记表》,经导师同意后,方可进行开题报告。硕士研究生开题报告一般在第三学期内完成。

  为保证研究生培养质量,在开题报告环节采取集中考核,统一考核标准,实行相对比例的通过率。研究生部根据学生论文的研究方向对学生进行分组,开题报告考核小组由3-5位具有高级技术职称的研究人员组成,各组主席应为学科专业委员会委员,考核小组名单须经学科专业委员会审定。考核小组就学生的论文选题、文献综述、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报告的表述和报告写作等几个方面进行评分,满分100分。考核总分低于60分的学生,须参加下一年度的集中考核。两次考核不通过者,按照《中科院研究生院学生管理规定》予以退学。

  2、中期考核(2学分)

  中期考核主要考核研究士生在培养期间论文工作进展情况、取得的阶段性成果、存在的主要问题、拟解决的途径、下一步工作计划及论文预计完成时间等。研究生须撰写《研究生学位论文中期报告》和填写《研究生学位论文中期考核登记表》,经导师审核同意后,方可进行中期考核。

  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中期考核在入学后第5学期内进行。中期考核小组由3名具有高级技术职称的研究人员组成。除保密论文外,中期考核应公开进行。

  中期考核的结果有四类: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中期考核通过者准予继续进行工作;不通过者须在半年内重新考核一次。第二次考核仍未通过者,按照《中科院研究生院学生管理规定》予以退学。

  3、学术报告和社会实践(2学分)

  为了促使研究生能主动关心和了解国内外本学科前沿的发展动向,开阔视野,启发创造力。要求每个硕士研究生,在学期间应至少参加5次学术报告。

  研究生完成科研课题的过程中,还须完成一定工作量的助研工作,或参加所内外组织的各类社会实践活动。参加学术报告和社会实践的情况均应记录在《研究生学术报告及社会实践表》中,申请答辩前由导师签字认可后提交研究生部备案,可取得2学分。

  四、培养方式

  1、对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实行导师负责制,鼓励实行双导师制,合作导师来自企业的与本领域相关的专家。

  2、培养工作应遵循课程学习与论文工作并重,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在学习基础理论知识时须在一级学科范围内选课,拓宽知识面。在科研工作中应重视对学生的实际科学研究方法和能力的培养,进行从文献查阅、实验方案实施到综合分析的全过程训练。

  3、导师应根据培养方案的要求,结合本专业特点和研究生的基础制订研究生培养计划,并交研究生部一份备案。鼓励工程硕士研究生到企业实习,可采用集中实践与分段实践相结合的方式。研究工作的阶段成果应及时在国内外本学科专业核心刊物上发表(具体见:《中科院合肥研究院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资格科研成果要求汇总表》),这将作为审查研究生论文答辩资格的依据之一。

  4、导师、研究室和研究生部都必须重视和加强对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政治思想工作和品德教育,促进研究生德、智、体全面、健康的发展。

  五、学位论文

  论文选题应来源于工程实际或具有明确的工程技术背景,可以是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新产品的研制与开发。论文的内容可以是:工程设计与研究、技术研究或技术改造方案研究、工程软件或应用软件开发、工程管理等。论文应体现作者综合运用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解决工程技术问题的能力,并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具有先进性、实用性。论文工作须在导师指导下独立完成。

  论文内容一般应包括:

  a、前置部分:论文封面(按研究生院统一格式)

  论文摘要

  论文目录

  论文摘要:应概括地反映出本论文的主要内容,主要说明本论文的研究目的、内容、方法、成果和结论。要突出本论文的创造性成果或新见解,不要与引言相混淆。中文摘要力求语言精炼准确,字数在500字左右。英文摘要内容要与中文摘要内容一致。并在英文题目下面第一行写研究生姓名。专业名称用括号括起后,置于姓名之后。研究生姓名下面的一行写导师姓名,格式为:Directed by……。无论中英文摘要都必须在摘要页的最下方另起一行,注明本文的关键词(3~5个)。

  b、主体部分:论文引言

  论文正文

  论文结论

  论文引言:是学位论文主体部分的开端,要求言简意赅,不要与摘要雷同或成为摘要的注解。除了说明研究目的、方法、结果等外,还应评述国内外研究现状和相关领域中已有的研究成果;介绍本项研究工作前提和任务,理论依据和实验基础,涉及范围和预期结果以及该论文在已有的基础上所解决的问题。

  论文正文:各具体章节

  论文结论:是学位论文最终和总体的结论,是整篇论文的归宿。应精炼、准确、完整。着重阐述作者研究的创造性成果及其在本研究领域中的意义,还可进一步提出需要讨论的问题和建议。

  c、后置部分:参考文献

  发表文章目录

  致谢

  参考文献:学位论文的撰写应本着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凡有引用他人成果之处,均应按论文中所引用的顺序列于文末。参考文献的著录均应符合国家有关标准(按照GB/T 7714-2005《文后参考文献著录格式》执行)。

  发表文章目录:指学位申请者在学期间在各类正式刊物上发表或已被接受的学术论文。

  致谢:表达作者对完成论文和学业提供帮助的老师、同学、领导、同事及亲属的感激之情。

  六、论文答辩

  ㈠、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完成论文后,先送导师审阅、定稿。定稿后,由导师提供论文已定稿的书面说明、论文答辩委员会组成人员初步建议名单,以及论文打印件2份提交研究生部。由研究生部负责送审论文和主持答辩工作。论文答辩通过后,方可复印、装订,并提交研究生部正式论文4本和电子版。

  学位论文一般需在答辩之日前20天送审,必须经2名硕导或博导初审。初审专家至少须有1名外单位人员担任。对是否达到硕士论文的水平,是否可进行答辩或需修改后进行论文答辩写出明确意见。

  ㈡、硕士论文答辩委员会由3名专家组成(硕导或博导),至少有一位外单位专家。答辩委员会主席由硕导或博导担任。

  ㈢、硕士学位论文答辩在本院公开举行,通过的硕士论文或摘要可公开发表(保密内容除外)。

  附:研究生答辩需准备的表格和文件:

  1、中科院研究生院学位申请书(一式二份);

  2、中科院论文答辩情况和学位授予决议书(一式二份);

  3、中科院合肥研究院毕业研究生登记表(一式二份);

  4、中科院合肥研究院研究生开题报告登记表;

  5、中科院合肥研究院研究生论文中期检查登记表;

  6、中科院合肥研究院研究生必修环节登记表;

  7、在学期间发表论文和申请专利复印件;

  8、答辩委员会聘书若干份;

  9、评阅人聘书若干份;

  10、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硕士学位评阅书若干份。

  七、学位授予

  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论文答辩材料于每年12月底和6月底提交研究院学位委员会初审,建议授予硕士学位。审议方式:先由研究生部或参加论文答辩会的学位委员会进行情况介绍,再以无记名投票方式表决,获票数超过到会人员的三分之二者,方可建议授予硕士学位。研究生部每年1月和7月汇总初审通过名单上报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学位评定委员会终审。

  硕士学位论文答辩通过后,应按国家规定将硕士论文送北京图书馆,中国科技情报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图书馆及研究院图书馆各一份保存。

  为了维护我国学位声誉,坚决反对和抵制各种不正之风。每年研究院学位委员会对授予学位人员论文要进行自检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