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menu-mobile.png

中国科学院大学关于做好2014年度中国科学院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初选工作的通知

作者: 发布时间: 2014-05-29 【打印】 【关闭】

  各研究所:  

  根据中国科学院前沿科学与教育局《关于做好2014年度中国科学院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初选工作的通知》(科发前函字〔201421号)精神,中国科学院大学(以下简称“国科大”)统一负责各研究所2014年度中国科学院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以下简称“院优博”)及中科院-Springer优秀博士学位论文的初选工作。为做好此项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初选名额 

  2014年度院优博初选名额为84,各研究所可根据本单位在学博士生规模、博士学位授权培养点数量等,推荐博士学位论文参加校内初选。

  二、初选标准 

  院优博的评选以考察博士学位论文质量为首要,从学位论文选题的理论意义与实用价值、研究成果的创新性与实用价值、以及写作规范性等方面进行评价,同时参考学位论文评阅人和论文答辩委员会的评价。 

  三、初选范围 

  参加本次评选的学位论文,主要为201291日至2013831日在中国科学院各研究所获得博士学位者的学位论文。在201091日至2012831日期间获得博士学位者的学位论文,如确属优秀的,也可推荐参评。院优博论文的评选不接受下列博士学位论文: 

  (一)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前已获得副高级以上职称(含副高级)的作者所撰写的博士学位论文。 

  (二)已参加过全国优博评选的博士学位论文。 

  (三)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在本学科高水平期刊未发表过学术论文(要求第一作者或除导师之外的第一作者)的作者所撰写的学位论文。 

  (四)涉密的博士学位论文。 

  四、报送材料及要求 

  报送材料包括纸质材料和电子材料两类。 

  (一)纸质材料报送要求: 

  1.与存档原文一致的博士学位论文1本,请双面打印或复印后装订。 

  2.《中国科学院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推荐表》(附件1)、3000字左右的论文中英文摘要(附件2)、作者简况表(附件3),按顺序装订成册,一式2份。 

  3.《中国科学院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推荐表》中所填代表性成果的证明材料一式1份(单独装订)。证明材料只提供:公开发表学术论文的刊物封面、目录及论文复印件;专著封面和版权页复印件;获奖证书或专利证书复印件,与之无关的其余材料一律不要提供。 

  4.论文不涉密、可以在互联网上评审的证明一份,由导师签字,注明论文题目,作者。 

  5.撰写一份优博论文推荐材料,一千五百字左右,含学位论文选题的理论意义与实用价值、研究成果的创新性与实用价值等。 

  6.请按照表格的要求填写,并按要求的顺序排列和装订,在候选人文档材料袋正面粘贴填写、打印好的《院优博论文评审材料目录表》(附件5)。 

  纸质材料请务必于201469日前报送至合肥研究院研究生部。 

  (二)电子材料报送要求: 

  电子版的材料请于69日前发送至hyye@hf.cas.cn,请将所有表格内容填写完整,科研成果、文章发表的时间务必填写清楚,不要空项,不得改变表格的版式和大小(A4版面),除博士学位论文外,所有书面材料均为单面打印。 

  五、注意事项 

  需特别注意:《中国科学院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推荐表》中,代表性成果应填写候选人在攻博期间及获得博士学位后一年内获得与博士学位论文密切相关的代表性成果;成果查询信息栏应填写论文检索号、国际标准书号(ISBN)、专利号、获奖证书号等,填写“检索号”时,若论文被SCISSCIEIA&HCI检索,则填写论文检索号,否则填写刊物的出版年期。 

  六、关于中科院—springer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初选的相关说明 

  中科院-Springer优博论文的申报仅限于物理、化学、材料科学、电子工程、地球科学、环境科学、数学、计算机科学共八个学科,其他学科的推荐论文不参与此项评选。此项评选无需单独提交纸质版材料,各研究所可在“教育业务管理平台”中填报院优博时查看中科院-Springer优博论文评选细则及相关说明,再决定是否申报。申报论文入选院优博后方可作为备选论文推荐至Springer公司。 

                                                                                                                  合肥研究院研究生部

                                                                                                                     2014年5月29日

 
附件下载:

    © 1996 -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 版权所有 皖ICP备0500100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