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脓毒症患者免疫失调与快速诊断技术研究”学术交流会举办
作者:安光所
来源:2月18日,由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院安光所光电子技术研究中心主办的“脓毒症患者免疫失调与快速诊断技术研究”学术交流会在合肥召开。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邵敏主任医生、方明主任医生,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张斗国教授等专家学者参会,会议由安光所朱灵研究员主持。
脓毒症是一种由感染引起全身炎症反应综合症,是一种高发病率与死亡率的危重症,发病原因包括细菌、真菌、病毒及寄生虫等引起的感染,导致机体炎症反应及免疫调节失衡,其免疫失调机制复杂。近年来,针对脓毒症的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次会议围绕免疫细胞动态行为分析与新型光学诊疗技术开发两大主题,旨在促进多方向的学术交流和合作,发展基于免疫细胞运动功能分析的脓毒症风险评估新技术。
会议伊始,邵敏主任作了题为《脓毒症相关免疫进展》的特邀报告。报告从脓毒症的简介及免疫状态、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的迁移与变形与脓毒症免疫抑制的关系、肺泡灌洗液中不同细胞与肺纤维化之间的关系以及构建血管类器官探究升压药物的反应四个方面介绍了相关的进展。张斗国教授在题为《单颗粒光学成像及其应用》的报告中,系统介绍了团队在无标记光学显微成像领域的创新技术与应用实践。在交流报告环节,来自光电子中心的博士生杨逍作了题为《基于微流控免疫细胞无标记分选和迁移分析的脓毒症风险评估系统》的报告。
各位专家们表示,基于微流控的免疫细胞分析新技术在监测、评估脓毒症患者的免疫状态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微流控技术可以实现高通量、高灵敏度的细胞分选,能够从混合细胞群中快速、准确地分离出目标细胞。此外,细胞迁移是免疫细胞参与炎症反应和免疫应答的重要过程,对于脓毒症患者的免疫监测具有重要意义。通过研究细胞迁移的规律和机制,可以为脓毒症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建议安光所团队与临床科室合作,针对全血样本中稀有细胞分选效率低的问题,优化微流控芯片设计,并结合张斗国教授团队的超分辨暗场成像技术,实现“细胞分选-暗场成像-迁移分析”一体化平台开发,以缩短脓毒症诊断时间窗口。
交流会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