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创新纪实

三伏天的田间科研

发布时间:2024-09-30 来源:

中安在线、中安新闻客户端讯 8月的安徽,多地气温连日突破40度,一年中最热的时节已然到来。

  早上5点多钟,合肥科学岛核能安全所的副研究员徐照就做好准备,提上行李包,匆匆出门,赶早班高铁前往位于铜陵市义安区狮峰村的试验田。

  虽是一天中气温最低的清晨,但走到户外就能感到暑气逼人。一路赶上高铁,到达铜陵站后,再转乘出租车经过50多分钟车程,徐照带着研究生阚志颖到达了试验田。

  “选择最早的一班高铁,就是为了避免在最热的中午到田里取样。”

  即便是尽早行动,但匆匆赶到田间,已是早上9点多,盛夏的艳阳已然高照。徐照和阚志颖换上胶鞋和一身防护服,两位姑娘就这样顶着烈日走进了水稻田开始取样。


徐照(左)和阚志颖在水稻田取样



  记者站在稻田边站立仅仅一会儿,黑色的裤子就被阳光晒到烫腿。就这样,两位女科研工作者顶着烈日在水稻田里缓慢挪动,寻找着目标样本。

  炎热的空气里,没有一丝风吹动,躁动的蝉鸣,喧闹着炎夏。

  在烈日下的每一分钟,都是煎熬,就这样,两位姑娘坚持了一分钟,两分钟;一小时,两小时;一块田又一块田,终于在十一点多完成了采样工作。

  换下防护服,两人满脸通红,浑身被汗水湿透,拿起矿泉水瓶,抬头就“咕咚咕咚”地补充水分。稍事歇息,她们又要迅速带着样本赶返程高铁回科学岛,着急尽快完成下午的实验。

  “热不热?很累吧?”记者问。

  “还行,我觉得还好,没啥。” 徐照一边擦着结了盐霜的汗,一边笑着回答。

  看着防护服上的泥,她告诉记者,因为水稻田里不太好行走,所以在地里摔跤是正常的。“每次来采样,都会摔跤。”

  户外实验和在实验室内做实验最大区别就是会遇到很多实验之外的变量。比如,有一次,徐照和同事就“采”到了一条蛇,好在处理得比较冷静,没有意外发生。

  而像这样的采集活动,今年该项目实验团队已经进行了十多次。徐照向记者解释,这个实验是要监测水稻全生长周期受环境污染影响的情况,这次采集是在水稻的分蘖期。

  当被问及为什么要自己来采集样本时,徐照表示,因为试验田是自己参与种植的,每个品种在什么位置自己最清楚,而且采集什么样的样本是自己需要的,也只有参与的人把握得最准确。所以每次采集,都是由团队里的科研人员来操作。


  长江流域安徽段农业资源条件优越, 是我国水稻、小麦和玉米等重要的农产品产区和国家商品粮生产基地之一。作为农业大省和第四大粮食主产省,安徽坚决扛稳粮食安全政治责任,切实抓好全省粮食生产,努力让中国饭碗多装优质“安徽粮”。

  而镉等重金属元素,是影响稻米品质的重要参数之一。“水稻籽粒镉积累在籼粳亚种间存在显著差异,籼稻更易积累,存在镉超标风险。”徐照表示,利用粳稻优异变异创制低镉籼稻品种,是解决稻米镉污染的根本举措之一。

  该项目是徐照课题组与同在科学岛的智能所刘斌美课题组合作,建立元素分析检测平台,进行样本痕量元素检测。“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得到能有效抗污染的生物品种,从而守护大家舌尖上的安全。”

  作为来自核研究所的科研人员,这样接“生活气”的研究并不多,徐照表示,自己很珍惜这样的机会,希望未来能有更多机会,把自己所学应用到服务大众的事情上去。(记者 张毅璞 刘职伟)

编辑: 李谷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