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展现科学岛女性科技工作者良好形象和精神品质,弘扬科学家精神,“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前后,中科院合肥物质院策划“铿锵她力量 科岛绽芳华”宣传专题,邀请一批主流媒体深入各科研单元、工研院、创新院一线工作现场,集中介绍科岛巾帼们立足岗位、勇于担当的奋进故事,彰显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实际成效。

故事

安徽日报|走近“科学玫瑰”,致敬“她”力量

发布时间:2023-03-10

来源:

  三月的科学岛,流淌着柔美、坚韧和希望的气息。

  在各个研究所的实验室里,活跃着女科学家的靓丽身影,闪耀着巾帼不让须眉的智慧之光。

  她们执着、坚韧、严谨、睿智,在科技的道路上砥砺前行,如一朵朵铿锵玫瑰傲然盛放。

  “药学研究,一切从零开始”

  “最初,药学研究在这里是一片空白,一切要从零开始,但没有发展基础,就是最大的发展空间。”2013年,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健康与医学技术研究所研究员刘静从国外知名医学院来到科学岛,怀揣“中国药”的梦想,开启科研新篇章。
刘静2001年南开大学本科毕业后出国深造,在国外获得博士学位,并开始了博士后研究工作,在2013年与爱人刘青松研究员一起来到科学岛,以中国高发重大疾病的临床用药需求为导向,着重研发针对癌症分子分型的新型小分子靶向药物并探究相关肿瘤病理机制,发展肿瘤精准靶向治疗的新策略。

  一款新药的诞生凝结了无数汗水与智慧。刘静所在团队的第一个药物化学实验室,坐落于科学岛上一栋70年代建造的红瓦房中,冬冷夏热,满是蚊虫。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团队成员潜力研发新药,经过药物的设计合成、结构优化、活性检测、安全性评价等重重关卡,自主研发了第一款针对急性髓系白血病的临床候选新药,并于2018年获得临床试验批件。
搭平台、建体系、促产业……每个节假日,几乎都能看到刘静忙碌的身影,无数次试验,一次次突破,只为让更多肿瘤患者能够吃得上、吃得起适合中国人的创新靶向药。

  近年来,刘静所在的科研团队,围绕健康中国战略,面向人民生命健康,不断攻坚克难,勇攀科技高峰,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性科技成果。针对临床药物使用中出现的安全性、耐药性等问题,先后研发了十余种针对不同癌症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小分子临床前候选药物,其中一种针对急性白血病的国家1类创新靶向药物正在进行临床Ⅱ期试验,针对淋巴瘤、胰腺癌、结直肠癌等肿瘤的三个1类靶向新药进入临床I期试验。此外,所发展的十余种新型高选择性激酶抑制剂作为支撑癌症生物学基础和转化医学研究的科研工具分子,已在国际市场上销售使用。
 

  “做科研犹如跑马拉松”

  紧密有序的科研计划,明确清晰的科研目标,日复一日的攻关实验……对于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智能机械研究所离子束生物工程与绿色农业研究中心副研究员侯金艳来说,科研攻关已成为生活的一部分。
“科学研究是我热爱的事情,犹如跑马拉松,辛苦但有成就感。平时周末只要有空,我都会来实验室。”侯金艳告诉记者,攻关技术难题,过程漫长和曲折,不可能一蹴而就,但攻克了一个难题后的那种成就感,没有任何事情能与之相比。

  针对我国经济作物优良品种、种苗依赖进口的问题,侯金艳根据我国经济作物种苗市场和产业需求,以高附加值经济作物(景观园艺植物及中药材等)高效离体再生为主要突破点,聚焦经济作物品种化技术,致力于解决高效低成本品种化技术这一种苗行业的关键问题。

  同时,运用现代生物技术、智能化手段和工程化理念等多尺度多学科交叉的研究方法,系统研究植物离体再生及相关机制,并进一步研发了智慧植物工厂技术,实现了栎叶绣球和黄精等40余种高附加值经济作物的工厂化繁育,并在安徽、河南和浙江等省进行产业化应用。

  做科研有没有遇到特别困难的时候?“工作初期,由于过多聚焦‘顶天’的研究,研究成果的产业化水平较低。后来,为了做更多‘立地’的研究,我们与行业领军企业加强合作,精准了解市场需求,研究的成果实现直接产业化,也走出了那个最困难的阶段。”对于未来,侯金艳满怀信心,“希望我们的科研成果不仅能满足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也能落地生根,实现产业化,为地区经济和环境和谐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科研是不断创新的”

  “等离子体1亿度电子温度”“1.2亿度电子温度101秒等离子体运行”“1056秒长脉冲高参数等离子体运行”……这是由“人造太阳”之称的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EAST)先后创造的世界纪录,这些振奋人心的数据背后是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EAST团队无数个日夜的辛勤付出和潜心钻研,鄢容就是EAST大科学团队的其中一员。


     自2008年本科毕业之后,鄢容一直在科学岛从事等离子体与壁相互作用的研究。15年来,她潜心开展可控核聚变托卡马克装置诊断第一镜和壁诊断技术的研发工作。
    第一镜是什么?研究它有什么作用?据介绍,第一镜是光学诊断系统最重要的光学元件之一,全超导托卡马克开展实验时,上亿度高温等离子体与壁材料之间强烈的相互作用会导致第一镜表面出现杂质沉积,从而影响其光学反射率和相关光学诊断信号的准确性和有效性。为了解决第一镜表面污染问题,鄢容所在团队开展了大量实验研究,探索防护和原位清洗的方法,以保证第一镜反射率及未来聚变堆光学诊断系统正常运行。
   谈起科研,鄢容口中提到最多的就是她所在的团队。“很庆幸自己能成为可控核聚变大科学工程研究团队的一员,在这里,我看到了团队的力量,更是亲身感受到所训第一条‘甘于奉献’。”鄢容回忆,每次装置运行时期,大家一起在控制室加班到凌晨一两点都是家常便饭,每个人都全身心投入实验研究,齐心协力突破一道道难关。
    多年来,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EAST团队,为实现人类开发利用核聚变能源的梦想,一直努力奔跑着,目标直指在中国大地上点亮“用核聚变发电的第一盏灯”。
   “科学研究与其他工作不同,它需要不断创新,要朝着目标一直向前。”鄢容告诉记者,今年,她所在团队正在向新的世界纪录发起冲刺。

 

Copyright © 2016 hfcas.ac.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 版权所有 皖ICP备05001008号-1
地址:安徽省合肥市蜀山湖路350号1110信箱 邮编:230031电话:0551-65591245 电邮: yzxx@hfcas.ac.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