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0号,应智能所尤晖研究员邀请,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顾志鹏博士访问智能所,并作了题为“T型微流体管道中黄原胶液滴形成的理论与实验研究”(Experimental and Theoretical Study of Droplet Formation at a T-junction with Xanthan Gum Solutions )的学术报告。
微流滴技术是微流体技术的一个重要分支,在生物分析、癌症诊断、药物输送等领域有很好的应用前景,受到学术和商业界愈来愈多的关注。顾志鹏的报告从牛顿流体与非牛顿流体的差别及研究微流体环境下的非牛顿流体的意义开篇,介绍了在生物和制药等领域一些常见的非牛顿流体。由于高粘度、高分子量和复杂的力学行为,对非牛顿液体的液滴形成过程进行分析比较困难,人体血液就是典型代表之一。人体血液的流变特性与一定浓度的黄原胶溶液非常相似,研究具备典型非牛顿力学特性的黄原胶溶液在T型微流体管道中的流变特性在生物医学分析、诊断、药物输送、介入治疗等方面就有着重要理论和实验意义。报告介绍的微液滴的流变特性激发了众多科研人员和研究生的极大兴趣,现场提问互动不断,与会者不时发出“原来是这样”的赞叹。
学术交流活动后,顾志鹏参观了仿生感知中心的MEMS实验室和超声微流体系统实验室,对高场不对称波形离子迁移谱系统(FAIMS)和超声空化效应检测等研究成果给予高度评价,并与相关研究人员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和探讨。
顾志鹏,本科和硕士均毕业于天津大学,2009至2013年在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机械工程专业攻读博士学位,从事微流滴成形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