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2日,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范红金博士
应邀访问固体所。作为固体所“面向有毒污染物快速检测的纳米材料与器件”创新国际团队的成员之一,他此次来访开展了学术合作研讨,并作了学术报告。报告会由李越研究员主持。
范红金的报告主要介绍了无机非金属材料(如金属氧化物、硫化物等)的纳米结构设计,以及将其应用于高性能的能量存储器件与光催化分解水体系等方面的研究。范红金博士介绍了其研究小组近期的一些工作,主要阐述了核壳纳米电极材料在超级电容器和锂离子电池中的应用,如在泡沫石墨烯表面生长V2O5纳米棒阵列作为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外层再包覆一层PEDOT后对材料电化学性能的影响;在泡沫石墨烯表面生长VO2纳米棒阵列后再包覆一层碳量子点作为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等。随后结合实例,详细介绍了光电化学电极材料的可控合成,如CdSe量子点敏化的具有反蛋白石晶体结构的TiO2三维纳米材料,以及钙钛矿型太阳能电池在光催化分解水方面的应用。会后,与会者就各自感兴趣的问题与范红金博士展开了深入的交流讨论。
范红金,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数理学院副教授。1999年获吉林大学学士学位,2003年获新加坡国立大学博士学位,其后分别在德国马普研究所和英国剑桥大学任博士后研究员。2008年8月加盟南洋理工大学。曾经做过ZnO纳米线的有序阵列合成和发光性质,柯肯达尔效应 (Kirkendall effect)运用于纳米管的合成和固相反应,三维纳米树枝状构造和应用于赝电容。目前主要从事氧化物纳米材料在光解水和电池方面的应用和半导体纳米线光学性质方面的研究。已发表SCI收录论文120多篇,他引 5000多次,H因子39。现任Nanotechnology, Scientific Reports 编委,Materials Research Bulletin 副主编 。